发布时间:2024-09-16
荆州古城墙,这座屹立于江汉平原的千年古迹,不仅是中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诉说着荆州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荆州古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过历代的修缮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规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荆州城墙砖墙的建造始于五代,历经宋、明、清等朝代的增补修建,至今仍保持着连续使用的历史,堪称全国唯一一座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砖城。
2019年至2022年,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对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五代、宋、明和清四个时期的城墙遗迹。其中,明代砖墙直接修建在五代至宋代城墙之上的“墙包墙”现象,为展示荆州城墙的沿革提供了直观的证据。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荆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为城墙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荆州古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荆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墙四周原有6座城门,每座城门都设有瓮城,形成了独特的防御体系。其中,东门和大北门的城楼保存完好,成为游客领略古城风采的最佳去处。
大北门,又名拱极门,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驿道出口。门楼名为朝宗楼,重建于清道光十八年,是荆州城墙上唯一尚存的城楼古建筑。登上朝宗楼,游客可以俯瞰古城内外,感受历史的沧桑与现代的繁华交织。
在保护古城墙的同时,荆州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让这座千年古迹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焕发新生。2018年,荆州市政府公布了5套环古城综合城市设计方案,旨在处理好环古城区域“古与今”、“内与外”、“新与旧”的关系,实现古城保护与更新、文化旅游发展的双重目标。
其中,有方案提出以城墙系统为重要引擎,建设环城绿化控制带,设置城墙上、墙脚下、环城慢行道和沿护城河水上游线,引入多样化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将艺术生活融入到城墙空间中。这种创新的思路,不仅保护了古城墙的历史价值,也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
荆州古城墙,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迹,正在以新的姿态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它不仅是荆州的文化地标,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也描绘着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