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垂肩,贵不可言"----刘备真的长这样吗?可能跟佛有点关系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Image

刘备,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其外貌特征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两耳垂肩”的描述。然而,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这一特征又是否真的存在?

《三国志》中对刘备的外貌描述较为简略,仅提到他“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这一描述虽然夸张,但并未明确指出刘备的耳朵垂到了肩膀。相比之下,《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则更为生动:“此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种文学加工无疑增添了刘备的传奇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身体特征在南北朝时期的史书中也有所记载。《南齐书》中提到刘宋将领自立为王时宣称自己“双手过膝”,《周书》中北周皇帝宇文泰也有同样的描述。这不禁让人怀疑,这种特征是否真的普遍存在,还是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的手段?

佛教文化的传入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佛教中的佛像常被描绘为“双耳垂肩”,这一特征被视为智慧和福气的象征。刘备生活的东汉末年,佛教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因此,将刘备塑造成具有类似特征的形象,不仅符合当时的社会审美,也可能有意无意地将其与佛教中的圣人形象联系起来。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学创作和历史传说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正如《三国志平话》中所描述的,刘备的外貌特征几乎成为了他吸引人才、赢得信任的法宝。关羽和张飞因为刘备“状貌非俗”而决定追随他,诸葛亮也因为刘备的“帝王之相”而决定出山辅佐。这种描述无疑是为了强化刘备的领袖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领导者的期待。

总的来说,“两耳垂肩”的描述更多是一种文化建构,而非真实存在的生理特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理想领导者的想象,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审美的影响。在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应过分纠结于刘备的真实长相,而应该关注这一描述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