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29
痛,痛风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手术治疗。长期以来,痛风主要依靠药物控制,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术已成为治疗痛风石的有效手段。
痛风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根据《痛风石能手术吗?》一文,手术的适应症包括:经过系统治疗的确诊痛风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影像学证实有痛风石造成组织破坏;痛风石破溃或即将破溃;神经、血管、肌腱受压;痛风石逐渐增大,影响患肢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全身多处病变患者的减负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秋水仙碱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者;过大的痛风石影响外观,患者积极要求手术者。
手术方式根据痛风石发生的关节、大小、累及情况等决定。单纯的痛风石切除术,切开皮肤后,去除泥沙状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并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尽量将痛风石彻底清除。如果痛风石不仅存在于关节腔里,还累及了软骨、肌腱、神经、肌肉等,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结节切除、粘连松解、关节腔修补、关节融合、神经切除吻合、皮瓣成形等术式。术后要在手术切口处放置引流并加压包扎,促进尿酸盐的进一步排出。
相比传统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痛风石有其独特优势。它可以快速清除沉积的尿酸盐结晶,防止其进一步破坏骨关节和软组织,减少皮肤坏死,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神经压迫。更重要的是,痛风石切除可以降低体内尿酸含量,减轻高尿酸对人体的损害。
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痛风石能手术吗?》一文指出,手术治疗的风险包括:术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痛风石复发;止血带并发症,如肢体暂时性麻痹及缚止血带处疼痛;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脂肪垫损伤;血管、神经损伤;韧带及肌腱损伤;关节血肿;关节积液等。
因此,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术前应在药物控制血尿酸稳定的基础上再进行手术治疗,并口服小剂量的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发作。术后3天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发作。第3天可酌情减量,第4天恢复至原治疗方案。术后3~5天可预防性给予抗生素治疗。手术后应该继续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低嘌呤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过量体力劳动。坚持降尿酸治疗,把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防止尿酸盐的再沉积。定期门诊随访。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切除痛风石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正如《痛风石能手术吗?》所强调的,“控制尿酸水平达标仍然是治疗的关键。”手术治疗只是维持功能的一种手段,患者仍需长期坚持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
总的来说,痛风手术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尤其适用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痛风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但是否选择手术,还需要患者与医生充分沟通,权衡利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控制尿酸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痛风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