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两种类型。急性糜烂性胃炎通常由严重创伤、烧伤、感染等因素引起,而慢性糜烂性胃炎则多与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很多人听到“糜烂”这个词,会认为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实际上,糜烂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和深度。急性糜烂性胃炎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而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餐后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糜烂性胃炎的症状缺乏特异性,轻度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重度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来确定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方面,急性糜烂性胃炎需要及时止血和对症处理,可能需要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则以去除诱因、保护胃黏膜为主,如停用刺激性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等。同时,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
预防糜烂性胃炎的关键在于避免诱发因素。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胃部情况。重症监护室的高危患者,如严重烧伤、颅脑损伤等,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抑酸药物。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也有助于预防糜烂性胃炎的发生。
总的来说,糜烂性胃炎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可控的。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是应对糜烂性胃炎的关键。如果您有持续的胃部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以便得到恰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