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安十景之一:湖边古村落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湖边古村落,作为黄山新安十景之一,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南有天马山,北倚灵金山,是一个集水口园林、徽派建筑、田园风光于一体的古村落。

湖边古村落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建筑特色。村中有一条水街,两岸分布着近百幢徽派民居,还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这些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石雕、木雕为主要装饰特色。其中,高阳桥是徽州为数不多的廊桥之一,下部为双栱石桥,桥上五间木构瓦屋,飞檐起翘,内部为通畅的过道,也是休闲的茶社。

作为徽州文化的“活化石”,湖边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村中保留了唐朝皇帝册封汪华的圣旨和汪氏家族由植树选址而建的族谱。村内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黄梅戏与传统美术——徽州三雕的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研究徽州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当地居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湖边古村落也面临着保护的挑战。据黄山市有关方面调查显示,该市境内古村落超过千个、古民居1万多幢,但一些古村落日渐破败甚至消失,古民居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量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空心村”现象出现;二是在城市化加速和国家实行严格土地政策的背景下,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向农村转移,许多村民也拆老房重建新房;三是徽派古建筑以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商业价值吸引了众多建筑商、民间收藏者,大肆收购徽派古民居及其构件用于装饰私人别墅庭院。

面对这些挑战,黄山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2009年底,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60亿元,对全市范围遴选出的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整体、集中和重点保护。该工程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注重错位发展、业态多元,按照乡村体验、摄影绘画、文化创意等18种类型综合保护利用,实施“一村一品、一幢一策”,避免“千村一面”。

湖边古村落的保护经验表明,古村落的保护不应局限于单纯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应将文化遗产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让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保护。同时,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多方合作也是保护成功的关键。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城镇化带来的挑战,让古村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让居民在现代化进程中“见山,见水,留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