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九月初一,沂王夫人俞氏逝世。
理宗赵昀为此辍视朝五天,并下诏礼部和太常寺讨论皇帝为亡者服丧的规格。
礼部和太常寺查阅国朝会要后,由太常寺建议皇帝,应该参照孝宗皇帝为皇伯母秀王夫人张氏服丧的先例。
理宗下诏采纳了这个建议。
这位俞夫人只是当朝皇帝的叔母(父亲堂弟的妻子),按以往惯例,皇帝只需为其服小功,辍朝一日即可。
即便是皇帝为亲伯母或叔母服不杖期的丧,也仅需辍朝三日,而俞夫人却享受了五日的殊荣。
她为何如此受重视呢?又为何享受这般礼遇?
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
沂靖惠王夫人俞氏(1177-1240),是沂王赵抦的嫡妻,魏惠宪王赵恺的儿媳妇,宋孝宗赵眘的孙媳妇,宋光宗赵惇的侄媳妇,也是宋宁宗赵扩的堂弟媳,南宋皇室的核心女性成员之一。
俞氏在史书中没有专门的传记,也没有墓志传世
,只是在各种史料中留下了零散的记载。
她的事迹类似于北魏宫女王钟儿,在南宋中期的许多事件中拥有她的影子。
俞氏的生年不详,参考其丈夫沂王赵抦生于淳熙四年(1177),可以推断俞氏大概也是生于淳熙初年。
她的父亲名叫俞治,母亲姓刘。
尽管俞氏的家世不详,但她作为孝宗皇帝为数不多的孙媳妇之一,且其丈夫赵抦是孝宗的宠爱之孙,孝宗一直希望将赵抦推上东宫之位,俞氏也被视为孝宗心目中的未来皇后人选。
可以推测,俞氏的家世不会太差。
像赵抦的大九岁的堂哥平阳郡王赵扩(宁宗)的妻子,就是名臣韩琦的后裔。
史书也未记载俞氏什么时候嫁给赵抦,但依据南宋皇室核心成员一般在十七八岁结婚的习惯,可以推测赵抦大概在绍熙五年(1194)、其祖父孝宗临终之前迎娶了俞氏。
绍熙年间,禅位的上皇孝宗希望越过自己的儿子光宗,直接指定孙辈中的许国公赵抦为东宫之位。
孝宗为何相中他的庶孙赵抦呢?原因有二:
其一是当年庄文太子赵愭薨逝后,本该嫡次子魏王赵恺正位东宫,但排行老三的光宗赵惇因其善于伪装以及获得高宗夫妇的支持,越过二哥成为新太子,这让孝宗一直觉得亏欠二儿子赵恺。
其二是
孝宗的五个孙子当中,只有光宗嫡次子赵扩和魏王庶子赵抦活到了成年。
老大的赵扩愚笨低能,差一点就成为南宋的司马衷;而赵抦则聪明早慧,深受祖父喜爱。
因此,孝宗示意儿子光宗放弃亲生儿子赵扩、立侄子赵抦,这既是对老二魏王赵恺的补偿。
光宗当然不愿意,在有亲儿子的情况下让位给侄子,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光宗对父亲的提议非常恼火,继而心生怨恨,再联想到乾、淳年间自己与二哥争储时,老父亲犹豫不决的态度及即位后老父亲仍偏爱二哥的行径,光宗对父亲及二哥一家充满愤懑。
皇后李凤娘和近侍们的挑拨离间,加剧了光宗的疑心,自此,他害怕朝见父亲,认为父亲是要废掉他,这让他不愿意过宫向老父问安,导致朝野哗然,金国使臣甚至拿光宗的不孝当笑话说,最终引爆了绍熙末年的乱局。
绍熙五年(1194)正月十一日,上皇孝宗病重,儿子光宗一次也未探望。
伤心的孝宗甚至自暴自弃,准备到吴越隐居。
大约在此时,十八岁的许国公赵抦迎娶了俞氏,完成了他的大事。
新婚数月之后,当年的六月初九,祖父上皇孝宗就在期待儿子光宗来看望的情况下驾崩。
大臣们哭谏、皇子嘉王赵扩跪请,疯狂的光宗始终不信上皇已经驾崩,认为大家是在骗他去北内让上皇废他,坚决不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在南内照常享乐,导致上皇的丧礼无法举行。
朝野同感愤怒,群臣在仅存的执政赵汝愚的领导下,准备另立新君。
全临安城的人都知道孝宗属意许国公赵抦入居东宫
,赵扩、赵抦兄弟也知道祖父的意图。
赵抦想,拨乱反正的时候来了;赵扩则觉得皇位该回归赵抦一家。
许国公夫人俞氏的内心此时也蛮激动,毕竟皇后的桂冠似乎不远了。
俞夫人让家人把贵重物品收好,免得后来扫阁时被市民们席卷一空。
大宋有扫阁的习俗,新帝即位后,市民们可以到他的潜邸拿东西,这叫“零元购”。
许国公府前的市民等待这一天,而赵扩则认为自己要离开临安,就藩,没有考虑扫阁问题。
来到北内,曾祖母吴太皇太后告知赵抦“外议皆曰立尔,我思量万事当从长。
嘉王长也,且教他做。
他做了你却做,自有祖宗例。”
这番话让赵抦极为失望,叩拜告退。
赵扩在混乱中被迫成为新皇帝宋宁宗。
吴太皇为何强行立赵扩?因赵恺和赵惇夺嫡时,她支持光宗,如今再支持赵抦,可能会被清算。
所以,立光宗之子更稳妥。
俞氏和赵抦与帝后之位失之交臂。
许国公府前的市民改奔嘉王府扫阁。
两次立嗣、两度失子
俞氏和赵抦未能成为帝后,随着光宗被禅位、宁宗立,魏王一脉日渐受宠。
赵抦也步步高升,生辰时宁宗常亲临,与俞夫人家庭和睦。
尽管富贵,但俞氏夫妇子嗣单薄,唯一儿子赵垓三岁夭亡。
开禧二年(1206),赵抦去世,年仅三十。
宁宗追封为沂王,谥“靖惠”,又封赵抦生母卜氏为秦鲁国夫人
,俞氏也升为两国夫人。
宁宗授堂弟嗣子,选赵希瞿子赵与某为赵均,十五年无记载。
赵均与新嗣母杨皇后感情不睦,不知是否有俞夫人因素。
嘉定十三年(1220),宁宗嗣子皇太子赵询薨,宁宗选赵均继位,封为祁国公。
沂邸再次失嗣,宁宗另立俞夫人二嗣子赵贵诚(即赵昀,后为理宗)。
此后俞夫人含辛茹苦养育赵贵诚。
史弥远为保权力,密谋废赵竑立赵贵诚,成功后赵贵诚即位为理宗。
俞夫人再次失去嗣子。
理宗即位后,嘉定十七年(1224)选赵与奭为赵贵谦,俞夫人第三嗣子,居新宅中。
绍定五年(1232)理宗亲政,俞夫人地位提高,被进封为沂王夫人,父母也被追封。
端平年间,俞夫人地位显赫,理宗感恩抬举沂邸、荣邸,臣子们不满。
端平二年(1235),刘克庄劝谏理宗对待沂荣邸过宠,理宗搪塞坚持。
端平三年(1236),王迈弹劾理宗待遇过高问题被斥。
理宗回报,俞夫人晚年享尽荣华。
俞夫人热衷修建寺塔,捐献钱物。
赵贵谦在理宗庇护下安享富贵。
嘉熙四年(1240),俞夫人薨。
理宗为前嗣母辍视朝五日,礼部和太常寺建议参考孝宗为亲娘持服。
理宗依此行事,为俞夫人隆重办丧。
俞氏虽然是历史的小人物,但她见证了南宋中期的许多重要事件。
通过俞氏可以窥见当时皇宫里皇帝和大臣们的幸运和悲哀。
参考资料:
【1】《四朝闻见录》甲集·宪圣拥立
【2】宋·王炎《双溪类槀·卷八·贺吴兴郡王生日四绝·丙寅》
【3】宋·方大琮《铁庵集》卷一·谏院奏议·端平三年七月第一劄
【4】宋·吴泳《鹤林集》卷十、外制、沂王夫人俞氏父俞治赠潭州观察使制、沂王夫人母刘氏赠惠国夫人制
【5】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之卷五十一·奏议·输对劄子·端平二年闰七月十一日、·录圣语申时政记所状,卷百七十·行状·丞相忠定鄭公
【6】宋·王迈《臞轩集》卷二·奏议·丙申九月封事
【7】《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亲临宗戚大臣丧、临奠、辍朝、杂录
【8】《宋史全文》卷二十九、卷三十三
【9】《浙江通志》卷二百二十九·寺观【四】·湖州府【乌程归安二县附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