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5岁成为省委书记,46岁升副总理,57岁辞去职务,一生清廉节约

发布时间:2024-09-15

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时,有4位国家领导选择急流勇退,辞去了重要职务。

其中就包括原副总理纪登奎,他从一个普通的革命者,最终跻身政治核心,还曾被伟人考虑作为“接班人”培养。

他的人生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1923年,纪登奎出生在山西武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

纪登奎为人聪慧好学,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求学期间在抗日救亡思想的感染下,积极参与我党组织的各种爱国运动。

纪登奎在参与和组织青年救国运动中,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仰,年仅15岁便被上级批准入党。

此后,他的战斗足迹遍及和顺县、鲁西区、冀鲁豫等地,历任青年救国会主席、组织部长、副主任等职,并且在担任“民运”部长期间,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期间,纪登奎除了在后方积极从事抗日武装工作外,还带领大批爱国青年积极参与抗日游击战争,并在支前工作中也表现突出。

相比于正面战场与敌人厮杀,纪登奎在整个抗战时期,始终在敌后负责组织工作。

纪登奎作为革命队伍中少有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思想方面非常出众,为此也深受上级领导的青睐。

解放战争时期,纪登奎先后在冀鲁豫区和豫西区担任党校组教科科长、团书记。

此外,纪登奎还在鲁山县、伏牛山、许昌等地主政,并参与剿匪工作。

期间,纪登奎不畏艰难,积极带领当地农民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初期,由于纪登奎在许昌时期的革命贡献,组织决定让他继续留任许昌,担任地委书记和军分区政委。

1951年,年仅28岁的纪登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伟人南巡回京途经许昌,纪登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伟人在视察许昌期间,纪登奎作为当地的行政主官,向伟人汇报工作。

纪登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汇报内容,让伟人对他刮目相看。

为了考验纪登奎,伟人特地向他连发六问,出人意料的是纪登奎都对答如流,态度不卑不亢。

纪登奎的出色表现让伟人非常惊喜,认为许昌有这样的人才。

此后,伟人只要路过许昌就会与纪登奎见面,时间久了伟人对他的称呼变成了“老朋友”。

但纪登奎并没有因为伟人的垂青而骄傲,反而更加谦逊。

1968年,年仅45岁的纪登奎开始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和省革委会副主任。

按理说,作为一位年轻干部,纪登奎能够身居一省之长,已足够幸运。

但仅仅一年后,纪登奎在46岁时被调入中央,担任副总理。


伟人晚年时,曾在公开场合强调培养年轻干部的想法,纪登奎就是伟人曾经大力培养的年轻干部之一。“九·一三事件”爆发后,伟人开始考虑培养纪登奎和华国锋,并在二人中选择接班人。

在那个敏感时期,纪登奎谦和低调的特质更符合伟人的接班标准。

但在关键时刻,纪登奎因作风问题错失了这个历史机遇。

后来,华国锋领导粉碎“四人帮”,顺理成章接过了权力“接力棒”。

华主席执政期间,纪登奎对他提出的“两个凡是”持坚决支持态度,但也因此犯下了一些错误。

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汪东兴、陈锡联、吴德四位国家领导主动辞去了重要职务。

当时年仅57岁的纪登奎,主动申请调入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在“三农”工作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纪登奎出身贫寒,即便后来身居高位,也一直保持着俭朴清廉的生活作风,这一点非常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