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户外雕塑《大地之子》落地酒泉瓜州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甘肃省瓜州县的戈壁滩上,一个巨大的婴儿雕塑静静地俯卧在大地上。 这个名为《大地之子》的雕塑作品,长15米、宽9米、高4.3米,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创作。自2016年落成以来,它已成为瓜州县的标志性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地之子》的创作理念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董书兵教授选择红砂岩作为主要材质,利用3D扫描和雕刻技术,将一个稚嫩的婴儿形象与粗犷的戈壁环境相结合。这种对比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正如董书兵所说:“ 婴儿本身应是稚嫩、本真、娇弱的生命存在 ,当婴儿雕塑形象不再以正常体量与常见的光洁材质出现,反之替代以红砂岩这种粗砾石材,使作品既有震撼的生命力表达及对生命自身的尊重,同时兼具强烈的视觉效果。”

《大地之子》的落成,不仅是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更是瓜州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瓜州,这个曾经的丝绸之路重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等佛教艺术宝库。《大地之子》的出现,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成为“新丝路”艺术的一个标志。

大型户外雕塑对城市景观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正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所言:“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场合中的艺术品,作为一种艺术传达的手段,其可视性和公共性,是它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传达方式的特性和优势。”《大地之子》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瓜州的城市景观,更成为当地文化的新地标,吸引着游客,传播着瓜州的文化魅力。

《大地之子》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它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保护,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它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的精神,延续了瓜州作为丝路重镇的历史传统。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地之子》以一种静默而有力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美好与脆弱,呼唤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它不仅是瓜州的一件艺术品,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