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钧书简|李白与采石矶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采石矶,这个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长江东岸的小山丘,因为一位诗人的钟情而名垂千古。这位诗人就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

李白一生涉历无数大山名川,足迹遍布天下,却唯独对采石矶情有独钟。他多次登临此地,留下了数十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横江词》、《牛渚矶》、《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等作品,无不彰显着采石矶给予李白的创作灵感。

采石矶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李白曾用“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乱石流伏涧,回波自成浪”来形容这里的壮美景色。这样的自然景观,无疑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然而,采石矶不仅仅是李白的灵感源泉,更是他人生的重要节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白将自己毕生的诗文托付给了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他将李白安顿在采石矶附近的翠螺山下,并为他盖了草堂。正是在这里,李白完成了他与诗歌的最后对话。

李白对采石矶的钟爱,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人在采石矶上建起了太白楼。这座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的建筑,历经多次重建,至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太白楼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著名的“三楼一阁”,成为采石矶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文化地标。

太白楼不仅是一座纪念建筑,更是一座文化宝库。楼内汇集了众多文人学者的诗文墨宝,其中包括当代“草圣”林散之的自作诗、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的自撰自书楹联等。1964年,郭沫若先生到访此地,欣然登临太白楼,即兴赋诗:“我来采石矶,徐登太白楼。吾蜀李青莲,举杯犹在手。遥对江心洲,似思大曲酒。赠君三百首,成诗三万首。红旗遍地红,光辉弥宇宙。”

采石矶因李白而闻名,李白也因采石矶而更加传奇。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浸润着李白的诗情画意;这里的每一缕江风,似乎都在诉说着李白的浪漫故事。从古至今,采石矶始终是文人墨客的朝圣地,也是每一个热爱诗歌、向往自由的灵魂的归宿。

正如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所写:“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采石矶,这个李白心中的诗意栖息地,将继续承载着诗人的梦想,吸引着后世的追慕者,成为中华文化长河中永不褪色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