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开播:浅谈为什么徐志胜比何广智红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徐志胜和何广智,两位脱口秀演员,一个被誉为“颜值终点”,一个自称“颜值担当”。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然而,为什么徐志胜似乎更受欢迎?这个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脱口秀文化在中国的演变,以及观众对脱口秀演员的期待和评价标准的变化。

徐志胜的走红并非偶然。他的外貌特点成为了他最大的“优势”。在一次采访中,徐志胜坦言:“讲脱口秀之后,大家对我的长相评价会发生变化,从你丑变成了你搞笑,甚至还有人觉得你可爱。”这种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能力,正是徐志胜的魅力所在。他不仅能够自嘲,还能将这种自嘲转化为观众的笑声,这种能力让他在舞台上如鱼得水。

相比之下,何广智的表现似乎略显逊色。虽然他也以“卖丑”著称,但观众似乎对他的套路产生了审美疲劳。在《脱口秀大会》第五季中,何广智与徐志胜的对决被形容为“火星撞地球”,但最终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有评论指出:“何广智也是‘卖丑’啊,为什么你不说他的段子很守旧没有突破啊,其实很简单,首先,他的表演风格不光是卖丑,还同时在卖穷,这个是他一直以来的表演路数,包括上一季,还是之前的比赛,他都一直在这方面进行创作和挖掘,可以说,每一次都挖得比较深,而且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然而,观众的口味在不断变化。徐志胜的新鲜感和创新性让他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他的段子不仅仅是关于外貌,还涉及更广泛的生活话题。正如一位观众所说:“徐志胜这一套段子也在线下打磨很久,但能够比较出,相比第一场单纯讲相貌和第二场大讲红绿灯现象,这一次的文本是稍弱的。”这种持续的创新和自我突破,正是徐志胜能够持续吸引观众的关键。

脱口秀演员的走红,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表演技巧,更与社会心理学因素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焦虑。脱口秀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寻找共鸣的出口。正如《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项目监制人白洪羽所说:“脱口秀是一种情绪刚需,它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文化,和年轻人深深共鸣着。”

观众对脱口秀演员的偏好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对“颜值”的关注,到如今更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创新性,这种变化反映了观众品味的提升和市场的成熟。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言:“颜值是最容易贴上去的标签,但同时也是最容易撕下来的标签。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没有观众真正按颜值打分。真正能够征服观众的,还是你的段子够不够好笑。”

脱口秀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从2017年被称为“崛起元年”开始,脱口秀节目点击量一浪高过一浪,成为现象级文化产品。然而,2023年因不当言论引发的行业整顿,让脱口秀进入了一段蛰伏期。2024年,随着《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的回归,脱口秀再次掀起热潮。

这种回归不仅体现在在线节目的热播,更反映在线下演出的复苏。据报道,最近两周,北京、上海、长沙等城市的线下脱口秀俱乐部拼盘演出门票已显示部分售空。更重要的是,线上平台与线下俱乐部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行业的生态格局正在重构。

脱口秀演员的走红,不仅仅取决于个人魅力,更与社会文化背景、观众心理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徐志胜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脱口秀文化在中国的新趋势:观众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笑料,而是期待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更广泛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脱口秀演员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创新内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