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5
孙嘉淦,字锡公,号懿斋,山西兴县人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 他一生官至协办大学士,以直言进谏著称 ,被誉为“雍正的魏征,乾隆的包拯”。
孙嘉淦的直言进谏始于雍正初年。雍正帝即位后,孙嘉淦 上疏陈三事:“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 这些建议直指雍正帝的痛处 ,尤其是“亲骨肉”一语,触及了雍正帝与兄弟们的矛盾。雍正帝大怒,斥责翰林院容此“狂生”。关键时刻,大学士朱轼为孙嘉淦求情,雍正帝转怒为喜,称赞孙嘉淦的胆识,并提拔他为国子监司业。
在乾隆朝, 孙嘉淦的直言进谏更上一层楼。 乾隆帝即位之初,孙嘉淦上疏《三习一弊书》,直言君主“三习一弊”,即“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这篇奏疏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显示了孙嘉淦非凡的胆识和政治洞察力。
孙嘉淦的直言进谏并非空谈,而是紧密 孙嘉淦的直言进谏并非空谈 期间,他体察民情,上疏解除民间酿酒禁令,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生产和改善了民众生活。他 还致力于兴修水利,治理永定河等河流 ,提高了抗灾能力,减轻了百姓的困苦。
孙嘉淦能够在官场中保持直言进谏的品格,源于他坚定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他坚信“陈善闭邪”,认为直言进谏是为官者的本分。同时,他也深知直言进谏的分寸,能够把握时机,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意见。正如《清史稿》所评价的:“嘉淦谔谔, 陈善闭邪,一朝推名疏。 ”
孙嘉淦的直言进谏对当时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行为激励了其他官员勇于直言,推动了朝廷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他的存在也为皇帝提供了一面镜子,有助于皇帝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施政。
孙嘉淦去世后,乾隆帝感叹“ 朝中少一正人矣 ”,足见其在朝中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直言进谏精神,成为了后世官员学习的榜样。孙嘉淦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敢于直言、勇于担当的品格都是难能可贵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