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9大表现,你中招了几个?​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你是否经常怀疑自己不够好?哪怕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仍然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你是否总是对自己感到不满意,宁愿宅在家里也不愿出门?这些都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表现出以下特征:睡觉习惯抱东西或蜷缩着睡;吃很多或不吃,喜食甜食;念旧,抱臂,莫名其妙的孤单;开灯睡觉,怕黑,莫名的恐惧感;喜欢有口袋的衣服,穿没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不爱说话,但有时却能滔滔不绝地讲话;喜欢角落和窗户边;喜欢抱抱或握手等肢体接触;喜欢听到对方的甜言蜜语,同时又怀疑。

这些表现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个人成长经历、近期失败或被拒绝的经历、社交焦虑、完美主义倾向等,都可能导致安全感的缺失。例如,成长于苛刻家庭环境的人,可能因为长期受到批评而对自己产生否定;经历过失败或拒绝的人,可能会对自身和他人产生更负面的看法;社交焦虑的人则可能因为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而感到不安;完美主义者则可能因为无法达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而感到沮丧。

那么,如何克服缺乏安全感呢?首先,我们需要建立确定感。正如韩寒所说:“内心安宁才是获得安全感的来源。”学会活在当下,对现状感到满意,内心才会笃定起来。其次,培养获得感也很重要。这包括物质层面的经济独立、社会层面的稳定人脉、定位层面的角色认知、价值层面的自我肯定、发现层面的自我接纳,以及行为层面的积极表现。最后,培养控制感同样关键。通过调整认知、控制情绪、转移注意力、积极行动等方式,我们可以增强主观控制感;通过努力提升能力,我们可以增强客观控制感。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和调整。正如心理咨询师刘萍所说:“心理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需要在关系中来解决。”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我们可以在关系中体验被爱被接纳的感觉,从而真正学会爱与接纳自己。

最终,我们要明白,安全感并非来自外界的评价或他人的认可,而是源于我们内在的力量和自我价值的肯定。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一个人最大的安全感来源于自身的实力。”当我们不再依赖他人的评价,而是专注于自我成长和内在力量的培养时,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培养安全感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但请记住,安全感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持续的努力和自我探索。通过不断学习、成长和实践,我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全感,活出自信、从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