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片,究竟是含“毒”还是解“毒”?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牛黄解毒片,这个被广泛使用的中成药,近期因其“含毒”争议再次引发关注。国家药监局已明确要求其说明书增加警示语:“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那么,牛黄解毒片究竟是含“毒”还是解“毒”?让我们一探究竟。

牛黄解毒片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及甘草等八种成分制成。其中,牛黄具有清心豁痰、开窍醒神的功效;大黄则能泻火解毒、凉血祛瘀。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牛黄解毒片清热解毒、治疗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的核心功效。正如《健康报》所言:“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的功效。”

然而,牛黄解毒片的“含毒”争议主要源于其配方中的雄黄成分。雄黄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含砷约75%、硫24.9%。当遇热分解氧化时,雄黄会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我们俗称的砒霜。长期或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能导致砷中毒,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西安晚报》警告:“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能造成雄黄蓄积中毒,损伤神经、血管、肝、肾、脾,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牛黄解毒片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建议:“成人服用小片每日不得超过9片,大片不得超过6片,切忌过量或长期服用。”同时,孕妇应禁用此药。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已有不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产品,如同仁堂的“京制牛黄解毒片”,这类产品虽然药效稍逊,但安全性更高。

牛黄解毒片的“含毒”与“解毒”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它确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多种热毒症状;另一方面,其配方中的雄黄成分又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风险。这种矛盾反映了传统中药“以毒攻毒”的治疗理念,也凸显了现代药物使用中剂量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消费者而言,合理使用牛黄解毒片的关键在于遵医嘱、不滥用。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同时,我们也期待医药科研人员能够进一步优化牛黄解毒片的配方,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产品,以满足广大患者的健康需求。

总的来说,牛黄解毒片既非绝对的“毒药”,也非万能的“解毒剂”。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也可能伤身。只有在充分了解其特性、严格遵守使用规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其药效,避免潜在风险。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永远是我们的首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