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老斋舍位于武汉大学狮子山南坡,图书馆前方。作为武汉大学最早的学生宿舍,它是校园早期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建筑于1930年3月开工,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达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9万元,由汉协盛营造厂承建。2001年,老斋舍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7年进行了一次修缮。
老斋舍最初是男生寄宿宿舍,旁边是学生饭厅及俱乐部。学生饭厅一楼前后都是落地长窗,室内光线充足。二楼改造成为学生俱乐部,内部装饰极富民族特色。房梁上有“宝葫芦插三戟”,寓意学生连升三级。房梁角的木纹上雕刻有“蝠(福)在眼前”,蝙蝠睁大眼睛,注视着下巴前的铜钱。
整个建筑设计巧妙,由四栋宿舍通过三座罗马券拱门连为一体。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色调,显得质朴大方、厚重沉稳。入口处修建有多层阶梯(百步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拱门上部还修建了一层单檐歇山式亭楼,突出其导向性。每栋宿舍由两个大天井分隔为前中后3排,各排则依山势高低分为1至4层。每栋每层以《千字文》命名,形成16个斋舍。
老斋舍是一座仿布达拉宫的琉璃瓦建筑,巧妙地顺应了自然地势的变化。建筑东西方向有50个开间,总长近200米,沿山坡等高线建筑了不同楼层的建筑,共有三排,一排比一排高,形成了高低错落的两重内天井的院子。从远处眺望,颇有布达拉宫的气势。
由于位置特殊,老斋舍房顶是欣赏武汉大学美景的绝佳位置,可以一览校园全景。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推开老斋舍的窗子就能看见潇潇洒洒的樱花雨,甚至伸手就可以触碰到樱花。
老斋舍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物建筑,还因其独特的位置而备受青睐。近在咫尺就有樱花、图书馆和情人坡,为居住在此的学生提供了独特而惬意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