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2018年,长沙一名20岁男生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瓶可乐,结果可乐突然爆炸,导致他左手虎口处被炸开7厘米长的口子,手指骨折。这起意外并非孤例,每年都有人因冰冻可乐爆炸而受伤。那么,为什么看似无害的可乐会在冷冻后变成“炸弹”呢?
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当可乐被放入冷冻室后,罐内的液体结冰或部分结冰,溶解其中的二氧化碳会溢出,导致罐内的压力增大。同时,液体结冰后体积增加,也会加大罐内的压力。 如果将可乐从-18℃的冷冻室拿到20℃以上的室温环境中,温差会瞬间达到30℃以上。 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罐内气体会急剧膨胀,此时开罐,就极有可能爆炸。
事实上,几乎 所有碳酸饮料,无论是罐装还是瓶装,包装外都标注了“禁止加热或0℃以下冷冻” “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等提示。这是因为,不管是冷冻还是高温,碳酸饮料中的气体都会大量排出,一旦超过了瓶体承受范围就会胀裂。
那么,如何正确保存碳酸饮料呢?专家建议, 存储温度以5℃-25℃为宜,要注意避光保存。 不要将碳酸饮料置于高温处或阳光下曝晒,也不要放入冰箱冷冻室进行急降温。在开启碳酸饮料时,尽量离开人体,尤其要避开眼睛等要害部位,切忌牙咬、手拍或使用桌凳边角硬性开启。
除了碳酸饮料,其他含气饮品如啤酒、气泡水等也不宜放入冷冻室保存。 此外,酸奶和乳酸菌饮料在常温或高温环境下会持续发酵,产生气体,导致体积膨胀,突破包装的极限后也会发生爆炸。因此,购买酸奶后应尽快放入冰箱冷藏,以控制乳酸菌的活性。开封后要尽快喝完,最好在24小时内喝完。
总的来说,正确保存饮品的关键在于遵循包装上的“最佳储存条件”。无论是碳酸饮料、啤酒还是酸奶,都应该避免极端温度环境,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享受饮品带来的愉悦,又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