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当你站在机场安检口,掏出随身携带的小瓶洗发水和保湿霜时,你是否曾好奇过:为什么飞机不允许携带超过100毫升的液体?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定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航空安全考量。
飞机之所以限制乘客携带超过100毫升的液体,主要是出于对飞行安全的考虑。 一架大型客机如波音747-400,可以一次性携带172吨航空煤油,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加油站。尽管飞机内部材料多为难燃材料,但一旦有人为火源介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限制乘客携带的液体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
这一规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1996年,国内旅客还可以随身携带500毫升香水、350毫升空气清新剂等物品。 转折点出现在 2002年,当时大连发生了一起乘客携带汽油纵火导致机上112人全部遇难的惨剧。 这一事件促使中国民航局在2003年出台了新的规定,要求每名旅客最多可携带2瓶不超过500毫升的液体饮料,并经开瓶检查确认无疑后方可随身携带。
真正让全球航空业意识到携带液体潜在危险的,是 2006年发生在英国希斯罗机场的一次恐怖袭击未遂事件。 恐怖分子试图用藏在500毫升易拉罐中的液体炸弹炸毁至少7个跨大西洋航班。虽然这次袭击没有成功,但它引发了全球对航空安全的极大关注。美国和英国随即禁止乘客随身携带任何液体,除了奶粉。直到当年11月,这一禁令才放宽,允许乘客携带不超过100毫升的液体、凝胶或面霜,但需要单独放在透明塑料袋中接受检查。
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2007年向189个缔约国发布了“临时保安管制指导原则”,要求旅客随身携带的液体、气溶胶和凝胶(LAGs)不得超过100毫升。中国民航总局也相应调整了规定,对国际航班与ICAO要求一致,对国内航班则要求每人随身携带液态物品总量不超过1升。
目前,旅客应将携带的液态物品(液体、凝胶、气溶胶)盛放在容积不超过100毫升的容器内,并宽松地放置于最大容积不超过1升、可重新封口的透明塑料袋中。每名旅客每次只允许携带一个这样的透明塑料袋,且盛装液态物品的塑料袋应在安检点单独接受安全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规定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安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液体携带政策可能会有所放宽。例如,英国计划自2024年6月1日起取消100毫升液体携带限制,改为允许旅客每人随身携带最多2升液体。这一变化得益于新型扫描仪的应用,它可以利用X射线对乘客的行李进行电脑断层扫描,生成高分辨率3D图像,从而提高安检效率和准确性。
尽管100毫升液体限制给旅客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它在保障航空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航空旅行将会在安全和便利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