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数字化 | 3D扫描助力大型汽轮机铸件余量检测及精准划线!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3D扫描技术正在为能源装备制造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某大型汽轮机厂,这项技术被成功应用于直径6米的排汽缸铸件制造中,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划线到数字化精准测量的跨越。

传统的人工划线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每次调整测量位置都需要重新寻找基准线,不仅耗时耗力,还难以找到最佳基准位置。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无法进行虚拟划线,导致一些合格品被误判为次品,增加了加工成本。

引入3D扫描技术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思看科技的TrackScan-P系列智能光学跟踪式三维扫描仪能够在1小时内完成整个铸件的三维数据采集。随后,通过软件分析,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与设计模型的对比,确定各个角度的加工余量是否充足。

这项技术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效率上,更在于其精准度和灵活性。TrackScan-P采用一体式球形设计,主体框架为碳纤维材质,既坚固耐用又轻巧便携。无论扫描仪处于何种角度和位置,都能被精准捕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余量分析完成后,技术人员使用便携式CMM测量光笔T-Probe进行基准划线。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小时,相比传统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更重要的是,通过软件进行的虚拟划线,可以提前判断划线位置的准确性,从而指导后续的划线和加工过程,最大程度保证了划线效率。

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显著降低了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成功率,减少了废料,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同时,它还缩短了铸件生产周期,加快了新产品上市速度,是企业降本增效的理想选择。

对于能源行业而言,这项技术的应用具有更深远的意义。重型汽轮机是发电和驱动领域的核心设备,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我国正在逐步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推动重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这个案例中,3D扫描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铸造工艺流程,缩短了制造周期,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如何驱动能源行业向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应用,推动整个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