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最全并发症防范技巧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Image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法。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00万例LC手术。然而,即使是这种常规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是每个普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

胆管损伤是LC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在0.5%~3.4%之间。其主要原因包括胆道解剖结构显露不清、术者经验不足以及胆道解剖结构变异。黄志强院士曾指出:“只要你是普外科医生,你就不能避免胆道损伤问题。”因此,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在于:

首先,术者必须经过严格的腹腔镜操作培训。其次,每个病例都要充分解剖并认清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三管关系后再进行夹闭和切断。当胆囊三角结构不清时,可以在术中造影明确三管位置关系。此外,术野出血时切勿盲目止血,需冲洗明确出血位置后再准确钳夹,同时避免钳夹过多过深导致胆管损伤。如果手术遇到困难,应果断转为开腹手术,以确保安全。

胆漏是LC术后另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1%~4.0%。主要原因是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或钛夹脱落移位、胆道缺血坏死、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等。预防胆漏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不要盲目追求手术方式。术中应仔细辨别解剖位置,推荐应用关键安全视野(CVS)技术对胆囊和动脉进行解剖识别。CVS技术易于操作,在85%~95%的病例中可获得成功。

术中出血也是LC的一个重要并发症,主要与分离不仔细对周边组织血管造成损伤有关。预防出血的关键在于熟悉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例如,典型胆囊动脉源于肝右动脉,但其起源、位置、走行及数量常出现变异。因此,在解剖胆囊三角及其周围时要细心、耐心,充分意识到胆囊动脉的变异情况。操作技巧方面,游离胆囊三角时应尽量钝性剥离脂肪组织,先行游离胆囊管并离断可使胆囊三角区距离增宽,此时解剖胆囊动脉较为方便。

除了术中操作,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同样重要。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引流管的护理,合理安排饮食和活动。一般情况下,患者可在手术当天或次日出院,完全恢复需要约一周时间。

尽管存在并发症风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LC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据统计,LC术后胆管损伤和胆漏的发生率均低于开腹手术。然而,我们仍需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手术技巧,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风险。

总的来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不仅依赖于精湛的手术技巧,更需要全面的术前评估、细致的术中操作和周到的术后护理。只有各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微创手术的优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