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奶粉价格持续上涨,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表面上看,成本上涨似乎是奶粉涨价的“罪魁祸首”,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事实上,奶粉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成本上涨只是奶粉涨价的一个因素。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鲜奶在奶粉成本中占比最高,达到34%。近年来,国内奶牛存栏量下降,加之饲料成本上升,导致原奶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11月,国内主产省生鲜乳平均收购价为每公斤4.14元,同比下跌3.7%,但较年内高点仅下跌2.8%。这意味着,尽管原奶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然而,成本上涨并非奶粉涨价的全部原因。在奶粉产业链中,除了原材料成本,还包括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等多个环节的成本和利润。以进口奶粉为例,原装原罐进口到岸成本平均为70~90元,仅占终端售价的25%左右。这表明,奶粉价格中包含了较高的品牌溢价和渠道成本。
品牌竞争也是影响奶粉价格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品牌占据了近60%的市场份额。其中,国产品牌飞鹤、伊利、君乐宝等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奶粉价格的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高端奶粉的需求增加,推动了奶粉产品的高端化趋势。2020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总规模为1885亿元人民币,增速降至7.4%。尽管整体增速放缓,但高端奶粉市场却保持了较快增长。这种产品结构的变化,也间接推高了奶粉的平均价格。
此外,政策因素也不容忽视。2016年10月实施的婴幼儿奶粉注册制,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淘汰了一批小散乱企业。这一政策虽然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也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间接推高了奶粉价格。
综上所述,奶粉涨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成本上涨、品牌竞争、产品高端化、政策影响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关注奶粉价格的同时,更应理性看待奶粉品质,选择适合自家宝宝的产品。对于监管部门,则需要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