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黑格尔“存在即合理”?看完后再也不要把这句话当挡箭牌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存在即合理”这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实际上是对黑格尔哲学的一个严重误读。这句话的德文原文是“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直译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个误译的根源在于对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偏差。首先,“wirklich”在德语中意为“现实的”,而非“存在的”。其次,“vernünftig”指的是“合乎理性的”,而不是中文语境中常被理解为“合理的”。因此,黑格尔的这句话并非在为现存的一切辩护,而是在阐述一个关于现实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现实”(Wirklichkeit)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我们日常经验中的客观存在,更包含着必然性和自我否定的特性。黑格尔认为,真正的现实是特殊与普遍、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它处于不断变化和扬弃的过程中。这种“现实”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在辩证发展中不断自我超越。

与之相对应的是“理性”(Vernunft),在黑格尔看来,宇宙的本原是绝对精神(der absolute Geist),它自在地具备一切,并外化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科学。因此,凡是在这个发展轨迹上的就是合乎理性的,也就是必然会出现的、现实的。

这种理解与我们日常所说的“合理”有着本质的区别。黑格尔的“理性”是一种超越善恶判断的逻辑,它描述的是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而非道德或伦理意义上的正当性。因此,将“存在即合理”理解为“凡是存在的都是正当的、正确的”,是对黑格尔思想的严重曲解。

这种误读之所以广泛流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迎合了人们为现状辩护的心理需求。在面对批评或质疑时,许多人会不自觉地援引这句话来为自己或社会现状开脱。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误解了黑格尔的本意,也忽视了他哲学中蕴含的批判精神。

事实上,黑格尔的辩证法蕴含着革命性的力量。他认为,现实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自我否定和超越的过程中。这种观点实际上包含了对现状的批判和对变革的期待。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中蕴含着破旧立新的逻辑。

因此,正确理解黑格尔的这句话,不仅需要纠正字面上的误译,更需要深入把握他哲学的核心思想。黑格尔并非在为现存的一切辩护,而是在揭示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他的观点告诉我们,真正的现实是符合理性发展规律的,而这种理性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辩证运动中不断自我超越。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警惕将“存在即合理”当作挡箭牌的做法。相反,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现状,勇于质疑和改变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黑格尔哲学中蕴含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