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2
今年夏季雨水充沛,为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据浙江省卫健委数据,今年上半年该省共上报野生蘑菇中毒病例110例,远高于近两年同期数据。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中毒事件数增加近一倍,住院人数增加2.5倍。专家预测,10月-11月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可能持续高高发。
面对如此多的野生蘑菇,哪些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呢?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我国至少有10万种蘑菇,但已知的不到1万种。在这众多品种中,有900多种具有食用价值,但也有400多种为有毒蘑菇。常见的可食用野生蘑菇包括鸡枞、竹荪、松茸等,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和气味特征。例如,鸡枞的菌盖呈斗笠状,菌柄粗壮;竹荪则形似网状的白色“裙子”,菌盖上有一层红色粘液;松茸则以其独特的香气和肉质肥厚的菌柄著称。
然而,仅仅依靠外观特征来鉴别野生蘑菇的可食用性是极其危险的。许多有毒蘑菇的外形与可食用蘑菇极为相似,普通人难以准确区分。例如,亚稀褶红菇与可食用的密褶红菇和稀褶红菇长像极为相似,区别仅在于菌褶的疏密程度。但亚稀褶红菇却是剧毒蘑菇,吃一朵就可能导致死亡。
民间流传着许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误区。例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许多剧毒蘑菇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都是纯白色的。另一种常见误区是认为“有鳞片、粘液的蘑菇有毒”,但实际上许多可食用蘑菇如香菇、草菇等也有这些特征。
那么,如何科学地鉴别野生蘑菇呢?专家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对照法:借助适合当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当地食用菌或毒蘑菇。
观察分泌物:将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观察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观察颜色:毒蘑多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尽管有这些鉴别方法,专家仍强烈建议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例数占全国食物中毒总例数的12%,死亡人数占35%。野生有毒蘑菇已成为我国食物中毒的头号杀手。
因此,为了自身安全,最好的做法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如果确实想品尝野生蘑菇的美味,建议到正规市场购买熟悉的品种,或到有良好信誉的餐厅食用。同时,也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民间流传的鉴别方法。毕竟,生命安全远比一时的口腹之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