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改30年,曾经出现在甲A中超的球队,现在怎么样了?(二)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拉开帷幕。30年来,共有42支球队参加过中国顶级联赛,其中25家俱乐部已经解散或消失。这个数字背后,折射出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的艰辛与曲折。

曾经的甲A联赛,大连万达、上海申花、北京国安等球队风靡一时。然而,随着职业化改革的深入,许多球队难以为继。2021赛季前解散的北京人和队,曾辗转上海、陕西、贵州等地,最终难逃解散的命运。据统计,30年来,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共进行6152场比赛,打进16076个球,共有3493名球员出战过。这些数字见证了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历程,也凸显了其发展的不平衡。

近年来,中超联赛经历了“金元足球”的热潮。从2011年到2020年,中超联赛成为亚洲焦点,众多顶级球星加盟。广州恒大两夺亚冠冠军,创造了中国足球的辉煌时刻。然而,这种依赖重金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房地产行业遇冷,许多俱乐部背后的母公司面临生存危机,足球投入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中国足球与亚洲其他国家联赛的差距日益显现。本赛季亚冠联赛,沙特三强的身价都超过了1亿欧元,而中超球队的身价普遍偏低。在亚冠赛场上,中超球队的表现也难以与日韩球队抗衡。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上,更反映了中国足球在青训体系、联赛运营等方面的不足。

面对困境,中国足球正在寻求出路。中国足协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包括允许俱乐部易地转让、商业冠名等。这些措施旨在为俱乐部提供更多支持和资源,但效果仍有待观察。更重要的是,中国足球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青训不足、联赛质量不高等问题。

回顾30年发展历程,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任重道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足球在中国社会中的定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联赛体系。同时,政府、企业、球迷等各方需要共同努力,为中国足球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这样,中国足球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实现从“而立”到“不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