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可乐,你知道多少?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在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国际巨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本土也曾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可乐品牌,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经历了兴衰沉浮。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第一款国产可乐——崂山可乐诞生于青岛,开启了国产可乐的辉煌时代。80年代,崂山可乐在全国拥有100多家联营厂,年生产能力超过8000万吨。同期,天府可乐也在川渝地区风靡一时,鼎盛时期在全国拥有108家联营厂,年销量20多万吨,连续8年占有中国饮料75%的市场。

然而,进入90年代后,随着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国产可乐品牌逐渐陷入困境。许多品牌为了自救,选择与国际巨头合资,却最终被“雪藏”或边缘化。例如,天府可乐在与百事可乐合资后,市场份额迅速萎缩,最终在1996年退出市场。

尽管如此,国产可乐品牌并未完全消失。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一些经典品牌开始尝试复兴。2004年,沉寂近10年的崂山可乐重新上市;2016年,天府可乐宣布品牌复出;2022年,娃哈哈非常可乐冠名央视春晚,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然而,国产可乐品牌的复兴之路并非坦途。首先,它们面临着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巨头的直接竞争。根据《2022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现状分析》报告,2021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国内碳酸饮料近九成市场份额。其次,国产可乐品牌在销售渠道上存在明显劣势,主要集中在区域市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面对这些挑战,国产可乐品牌也在积极寻求突破。在产品创新方面,它们尝试推出更健康、更符合本土口味的产品。例如,天府可乐延续其草本配方,推出“0糖、0脂、0能量”的无糖版本;元气森林则推出“可乐味苏打气泡水”,主打无糖、无防腐剂的健康概念。

在销售渠道方面,国产可乐品牌开始重视线上渠道的拓展。2023年,天府可乐天猫旗舰店在破产传闻的带动下,日销暴涨17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产八大汽水在即时零售平台的销量同比增长了41%。

尽管如此,国产可乐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面对诸多挑战。它们需要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寻找有效的市场突破点;更需要在消费者心中重塑品牌形象,打破“可乐=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的固有认知。

展望未来,中国碳酸饮料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增长,为本土品牌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增加,本土可乐品牌或许能在细分市场找到机会。但要真正实现复兴,国产可乐品牌还需要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