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说“蜀道难”,从几个故事中,看蜀道究竟难到哪种程度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的《蜀道难》开篇就以惊人的气势,道出了这条古老道路的艰险与壮美。蜀道,这条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交通动脉,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无数传奇故事。

蜀道之难,首先难在它的地理环境。四川盆地四周被龙门山、大巴山等多条山脉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正如李白所写:“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太白山高耸入云,只有飞鸟能够穿越。而蜀道正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其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蜀道的开辟本身就是一段传奇。相传秦惠王为了征服蜀国,派五位壮士开山辟路。《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五位壮士最终牺牲在开山的过程中,但他们的壮举却为后世开辟了一条通途。

蜀道之难,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上,更体现在行路之艰。李白在诗中写道:“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上的道路曲折盘旋,走一百步就要转九个弯。更令人惊叹的是:“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行人在山路上行走,甚至可以触摸到天上的星辰,这种惊险的体验令人不禁屏住呼吸,抚胸长叹。

蜀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文化长廊。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政客商贾在这条路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故事。李白、杜甫等诗人在蜀道上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为这条道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蜀道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军事要道,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多次取道蜀道。唐代,蜀道成为连接长安与西南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正如《宋会要辑稿》所记载:“ 秦蜀行旅,戎夷入贡,悉由于此 。”

如今,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蜀道的交通功能已大不如前。但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愈发凸显。2024年1月,川陕甘渝四省市联合启动了蜀道系统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旨在全面展示蜀道的独特地位及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文旅融合,让这条古老的道路焕发新的生机。

蜀道,这条见证了中国数千年历史的道路,不仅是地理上的天险,更是文化上的瑰宝。它记录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沟通往来、走向统一的史诗,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当我们重走蜀道,不仅是在感受它的艰险与壮美,更是在触摸中华文明的脉搏,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