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盛行,如何避雷假冒伪劣产品?

发布时间:2024-09-15

Image

网购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之而来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也日益严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6万余件,其中涉及网购的投诉占比高达20%。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假冒伪劣产品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以“饥饿营销”为例,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制造商品稀缺的假象,刺激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从而促使他们快速下单。正如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清杰所言:“‘物以稀为贵’,越限量消费者就越可能产生恐慌心理,商家也正是通过这种恐慌的心理,让你迅速下单。”

此外,利用明星代言也是假冒伪劣产品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虽然明星代言可以短期内提升产品销量,但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暂的。正如一位营销专家指出:“用户因明星代言而购买产品,主要信任和看中的明星而不是品牌,如果要用户从对明星的信任与喜爱,扩展到对品牌的信任与喜爱,其中的效率难以评估。”

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和抵制呢?首先,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正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所说:“对消费者本身而言,我觉得还是需要自我消费心理的调节,我们要真正买我们需要的,而不是去买大家追捧的,或者是买貌似稀缺但是自己并不需要的。”

其次,消费者应该提高辨别能力。可以通过查看商品评价、对比不同平台价格、查验品牌官方授权等方式来判断商品真伪。同时,对于那些过分强调稀缺性或使用夸张宣传的产品,更要保持警惕。

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亚马逊为例,该公司近年来不断升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措施。2021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增加对违规库存的调查,如果卖家涉嫌销售假冒产品或其他非法商品,亚马逊有权要求卖家提供非亚马逊FBA库存的额外库存信息。然而,这种做法也存在误伤无辜卖家的风险,因此如何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合法卖家之间找到平衡,是电商平台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的来说,要彻底解决网购假冒伪劣产品问题,需要消费者、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努力。消费者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电商平台要完善机制,精准打击;监管部门则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购环境,让广大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网购带来的便利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