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记忆,新雅饭店早期照片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新雅粤菜馆,这个创建于1926年的老字号,见证了上海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新雅茶室”到如今的现代化餐饮综合体,新雅的每一次蜕变都折射出时代的印记。

1926年,广东南海人蔡建卿在虹口区四川北路534号创办了“新雅茶室”。这间小小的店铺,一楼售卖罐头、食品和点心,二楼则经营广式茶市和酒菜小吃。当时的上海,广东移民众多,新雅很快成为虹口一带广东籍居民的聚会场所。

然而,新雅的创始人蔡建卿并不满足于此。1931年,他果断出手,从“哈同洋行”手中标得一块位于南京路“新新公司”对面的黄金地段。次年,一座全新的现代化餐馆拔地而起,新雅也正式更名为“新雅粤菜馆”。

新雅的这次搬迁,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成为了上海餐饮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虹口到南京路,新雅完成了从地区性小馆到全市知名餐厅的华丽转身。

抗日战争时期,新雅的命运再次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在“孤岛”时期,新雅的营业收入反而节节攀升。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新雅甚至设立了“日军专厅”。这段历史,虽然不光彩,却是新雅在特殊时期求生存的真实写照。

抗战胜利后,新雅迎来了新的机遇。与“飞虎将军”陈纳德的合作,让新雅得以从云南、新疆空运火腿和哈密瓜到上海,这一创举不仅丰富了菜单,更让新雅的知名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当时,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柯克、陆军中尉德迈,以及国民党高级官员李宗仁、宋氏家族等都成为了新雅的座上宾。

新中国成立后,新雅再次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1955年,新雅率先实行公私合营,职工积极性得到调动,经营状况也随之好转。在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新雅通过高价供应名菜名点,为国家回笼货币做出了贡献。

1998年,新雅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改建后的新雅粤菜馆成为一座十层高的现代化建筑,总建筑面积达8500余平方米。从最初的“一盅两件”到如今集港粤风味、喜庆寿宴、高档宴请、中西点心、四季火锅于一体的综合性餐馆,新雅的每一次蜕变都紧跟时代步伐。

回顾新雅近百年的历史,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老照片在眼前闪过:从虹口的小店到南京路的繁华,从战时的艰难到和平时期的繁荣,从传统茶室到现代化餐饮综合体。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次变迁,都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成长。

新雅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家餐厅的发展史,更是上海这座城市近百年来沧桑巨变的缩影。它告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的新雅,依然在续写着它的传奇,而那些老照片中的记忆,也将永远镌刻在上海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