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存款利率为何一降再降?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复杂局面。
自2022年以来,中国各大银行已先后三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2023年9月,新发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2.04%,较2022年4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多家中小银行近期也纷纷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无风险利率普遍下降。其次,中国央行通过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2022年全年,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最后,银行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需要通过降低负债成本来维持盈利能力。
存款利率下降对理财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传统存款产品的吸引力下降,推动居民资金向理财产品转移。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2月25日当周,理财市场规模回升至27.39万亿,较1月末增加近万亿。另一方面,作为理财产品重要底层资产的存款利率下降,也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步下调,给理财公司带来新的挑战。
面对这一局面,居民理财选择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储户开始尝试银行理财、基金等低风险资管产品。普益标准研究员董丹浓表示,未来理财市场能否持续承接此类资金,对银行理财机构的运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银行和理财子公司也在积极应对低利率环境。一方面,他们通过下调业绩比较基准来调整投资者预期。2024年1月,全市场新发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环比下跌0.0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理财机构正在调整资产配置策略,转向中长期债券等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中金公司金融行业分析师吕松涛认为,当前市场环境特征已发生实质变化,理财减配存款、转向中长期债券或成趋势。
展望未来,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将继续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这意味着,低利率环境可能成为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居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财策略。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将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和配置,在满足日常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前提下获取中长期的稳健收益。同时,也要认识到,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合理选择。
存款利率持续下降,既是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它正在重塑中国的理财市场格局,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每个投资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