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在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被誉为“离人间最远,离天上最近”的古老寺院 - 孜珠寺。这座海拔4800米的高原寺院,不仅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更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见证了藏族文明数千年的沧桑巨变。
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这座寺院选址于孜珠山上,六座山峰象征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六道众生。寺院建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仿佛镶嵌在悬崖峭壁之上。正如一位参观者所描述的:“那些山峰的形状罕见得让人吃惊,在西藏几乎没有与之可比的!孜珠寺的主殿就坐落在它们的下方,另有一些修行小屋镶嵌在它左边的山体岩壁之上,错落地悬挂在那里,充满了神异的气氛。”
孜珠寺的历史见证了藏族宗教文化的变迁。从古象雄时期的治国之教,到吐蕃时期与佛教的激烈竞争,再到后来的隐退和保存,孜珠寺始终是苯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正如一位学者所言:“苯教作为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宗教文化传承,目前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延续着。现在藏区一共有86座苯教寺庙、93位苯教活佛、20万左右苯教信徒,国际上研究苯教的人现在也为数不少。”
孜珠寺最引人注目的宗教活动是每十二年一次的神舞法会。这种被称为“极乐与地狱”的神舞,以“阎罗十判”为主轴,展示了善恶因果报应的规律。神舞共分十幕,由修行深厚的僧侣们表演,展现了阎罗王对善恶上师、善恶僧人、善恶官员、善恶平民、善恶女性共十人的罪福审判。这种神舞不仅是宗教仪式,更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然而,孜珠寺的保护和发展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使得寺院的维护和修缮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寺院的文化特色和宗教氛围,也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孜珠寺活佛丁真俄色曾表示:“我没有把寺庙的收入放在第一,很多人都说我的寺庙条件艰苦,可我觉得还行,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提高生活和修好寺庙,我觉得应顺其自然,特别是我不想把它弄成一个旅游区,那样经济可能会搞好,庙修得金光闪闪,可是它真正的意义、它的文化会消失。”
孜珠寺,这座屹立于云端的古老文明见证者,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部活生生的藏族文化史。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要珍惜和保护那些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文化基因的古老遗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