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17个,武则天为何频繁改年号?

发布时间:2024-09-18

01

武则天到底在折腾什么呢?

如果她安心担任太后,很多事情事实上将会简单得多,至少她晚年也不会被扔在上阳宫。

她为何一定要当皇帝呢?

看看李显怎么解释这件事:

“往者垂拱之中,嗣皇临政,当此之际,鲁卫并存。
及乎全节兴妖,琅琊构逆,灾连七国……既行大义之怀,遂有泣诛之事。
周唐革命,盖为从权,子侄封王,国之常典。”

——《唐大诏令集·答敬晖等表请削武氏诸王王爵诏》

“我当皇帝的时候,天下动荡,四处作乱,我母亲忧国忧民,才革了唐命,平定天下。”

至于天授,奸臣称乱,鼎运不安。
则天大圣皇后为了百姓着想,毅然决然接掌宇内。
——《唐大诏令集·不许言中兴敕》

奸臣横行,武则天为了百姓挺身而出,拯救时局。

……

李显如此表白,难怪后来的元人胡三省认为他无是非之心。

总之李显将自己撇得一干二净。

不是我,不是我的错,我是无辜的。

都是他人的问题,我母亲才出来收拾残局。

02

等到了唐玄宗,他能够相对客观地评价奶奶当皇帝的事。

一句话:“受托从权,当宁化治”。

这句话总结得非常到位。

武则天当皇帝,并非她愿意当,而是不得不当。

“受托从权”,这句话不仅指李治将李显托付给武则天,还包括李显任性妄为,将整个李唐局面丢给了她。

《唐统纪》里记录了武则天作为太后时的一段话,令人细思极恐:“朕事先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公卿富贵,皆朕与之……及先帝弃群臣,以天下托顾于朕……今为戎首,皆出于将相群臣,何负朕之深也!”

裴炎和程务挺都是主张废黜中宗的朝臣,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手握兵权。

他们两人相互回应,中宗被废后的形势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平和。

03

摆在武则天面前的选择有两个:

1、扶持李旦。

支持李旦意味着加强对裴炎的支持,因为裴炎就是希望李旦登位。

此时裴炎通过李显即位,废黜中宗,手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再支持他,等于让武则天提前回到后宫。

即使她愿意这样,她的儿子李旦能获得好处吗?

很可能只是个傀儡,无法施展才华。

2、不扶持李旦。

这意味着要与裴炎正面交锋。

裴炎原本是武则天的人,这场争斗等于自损。

武则天审视朝廷权力变化,发现自己在皇后时期积累的大半权势早已随中宗被废而散去。

因此她选择重新开辟新局面,引入新的力量。

于是武则天开始引入武家、告密制和来俊臣等新的力量。

04

唐玄宗说武则天“受托从权”,指的是她对时局的精准把握。

武则天必须当皇帝,才能开启新局面。

这一切如果没有李显的任性,根本不会发生。

所以,唐玄宗的总结是“当宁化治”。

面对皇帝突发状况,武则天确实以非常手段稳定了局面,让大唐顺利交接。

扪心自问,如果当初裴炎胜了武则天,他更有可能是第二个霍光,而非周公。

后者的可能性更高。

05

武则天是有野心的,但她的野心不是仅仅称帝,而是要掌握治理天下的大权。

为此,她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李贤,扶持李显当她的傀儡。

为了治理天下,她在近七十岁高龄重新奋斗,建立武周天下,化解唐初的权臣危机。

走上这条路并不是容易的选择。

武则天创建了新阵营,击败裴炎,也意味着与自己过去告别。

这也意味着她的孩子成为政治敌人。

深知这一点的武则天在折磨子孙之间纠结,同时让他们在武家人的陷害中生存下来。

06

她不断变更年号,成为中国历史上年号更改最频繁的皇帝。

从证圣、圣历、久视、长安、神龙等,她希望得到神明的保佑。

她对孩子的态度复杂。
看似恨他们,但并未下狠手杀之。

更多时候,她流露的情感是畏惧,不愿接近他们,就算生病也不让他们靠近。

即使临终,她对李显的哭诉也显得心机重重。

她始终无法真心信任和爱自己的孩子。

这又能怪谁呢?

07

她不是没有对李显好过,她曾将李显视为心头肉怜爱。

李旦也在她身边长大,被宠爱着。

但李显做了什么?

收买飞骑兵,甚至是北门的飞骑兵。

北门学士因武则天居住在北门宫殿而得名。

儿子的背叛令武则天极度失望。

但她同时也有愧疚。

从圣历年起,她释放了李贤的子女,提升李贤的王位,还赐予孙子孙女自由。

她开始与李旦和李唐宗室和解,接受李显回归,让他当太子,甚至将首都迁回长安。

年老时,她平反过去在告密制度下死去的冤魂。

很多人若非她的平反,无法参与神龙政变。

08

在神龙政变前几天,神龙元年大年初一,武则天宣布:
“自文明以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

文明年号是李旦第一次在位时使用的第一个年号,仅用八个月。

此时武则天已经决定回到大唐的皇后位置,回到守护大唐江山的自己。

为此,她要赎罪,为当年冤枉的人平反。

“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指的是徐敬业起兵。

错就是错,她承认。

徐敬业起兵,危害百姓。

她错就是认错!

大有一种:“觉得冤,我武则天在阎王殿前等你来告!”

09

最终,武则天追求的一生是大权在握,至于以什么身份,皇帝也好,太后也罢,无所谓。

甚至人生最后,她决定回到李治身边,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等人的亲属。

她连皇后的恩怨都可以抛开。

终其一生,她回归到一个女人。

PS:
目前考古发现,唐人称武则天为皇帝的如“则天皇帝”、“圣神皇帝”者,多见于《华严大疏抄》、《华严传》等佛教文献中(因她是出资者)。

大多数唐人依旧称她为“武后”、“天后”、“则天”、“武皇后”、“武太后”等。

鲜有人称她为皇帝,大家更多称她为大唐天后或唐天后,鲜见称“周天后”。

可见在唐人心中,国号虽变,大唐依旧是大唐,武则天仍是大唐皇室成员。

武周是大唐的过渡和延伸,不是新朝代。

很多人认为武则天称帝是唐朝女性地位提高的象征,实际这只是神话,经不起推敲。

虽然唐朝女性地位确实较高,但并非武则天的功劳。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习俗的影响。

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再高也是有限。

武则天终究是李家的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