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还能否继续对外经营呢?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不能继续对外经营。这是对公司最严厉的行政处罚之一,意味着公司失去了经营资格,只能依法进行清算并办理注销手续。

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据国家工商行政法规,对违法的公司做出的行政处罚。根据《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此外,伪造、涂改、出租、转让公司营业执照,以及在生产经营中违反法律、法规等行为,也可能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

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公司的法人资格并未立即消灭,但经营活动受到严格限制。《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这意味着公司只能从事与清算相关的事务,如清偿债务、处理资产等,而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关于吊销营业执照后公司是否还能签订合同,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公司仍然具有订立合同的民事主体资格,合同有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司丧失了经营资格,签订的经营合同应为无效。例如,(2017)赣11民终1749号民事判决书认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签订的经营合同违反了《公司法》的强制性规定,应为无效。这一争议反映了法律界对吊销营业执照后公司法律地位的不同理解。

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公司因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清算结束后,公司应当办理注销登记,正式退出市场。

吊销营业执照对公司及其相关人员会产生长期影响。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其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此外,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名称三年内不能再被使用。

综上所述,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不能继续对外经营。正确的做法是依法进行清算并办理注销手续,以合法的方式退出市场。否则,不仅公司无法正常运作,其法定代表人和股东也可能面临法律限制和信用惩戒。因此,公司应当重视合规经营,避免因违法而被吊销营业执照,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