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在俄乌战场上, 战斗结束后,“小作文”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被写出 ,甚至通常会加入一些受众喜欢的“小料”,这很常见。
这类“小作文”具备故事性、戏剧性和可读性 ,带有情感特质,因此对于那些喜欢听故事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网友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随之他们的思想也容易受到影响。
因为 任何人的判断都是基于已有的信息 ,如果这些信息本身就属于“小作文”级别,那么又怎么能期待在这样“不牢靠的基础”上得到什么值得信赖的见解呢?
因此,当这些网友在辩论时,他们只能四处引用“小作文”中的段子,或者仅依赖情绪化的言辞进行谩骂和攻击。
简单而言,他们的论调往往是“言之无物”。
对于“小作文”爱好者而言,我们讨论的话题,恰恰是针对他们所接收内容中的谣言部分,因此他们的矛头总是对准我们。
原因也很清楚,你一旦揭穿了他们的话,他们自然不会对你好。
“粉圈逻辑、乱扣帽子、出口成脏、倒打一耙、文化水平低、井底之蛙”的典型言论。
然而,这些网友“交流”的思路依然就像戏台上的班子,完全是用“小作文”的追星和造神逻辑与人争辩。
因此,对此我们无奈而无语。
因为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战斗本身的真实情况,而追求尽可能详细的战斗复盘,打击谣言不过是附带的工作。
如果没有“小作文”的谣言,我们也绝不会自找麻烦。
而真实还原战斗细节,本身并不是轻松的事,更不可能保证绝对准确,只能求得相对的可靠。
辛苦劳作后还可能遭受批评,究竟图个什么呢?
如果不考虑编制、地形、天气、武器、战术、指挥、常识、逻辑和事实,仅凭口头阐述,连小孩子都能胡说八道吧?
但是想要弄清楚一些事情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以最近的乌军袭扰战为例,可以给大家阐述一下具体的分析流程。
首先,战斗开始后,必须收集相关信息。
该找些什么信息呢?
战斗发生的时间是多少?具体是哪个日期和哪个时间点,背后又有什么原因?例如,最近一次乌军的进攻开始于凌晨4点,这个时间点非常有趣,因为那是人们最疲惫、戒备最松懈的时刻。
战斗开始后不久,天色就会亮起来,如果守军戒备不严,攻击可以趁机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在早晨顺利拿下目标。
时间固然重要,战斗地点同样关键。
我们提及俄乌边境的时候,读者能否有个清晰的概念呢?脑海中浮现的又会是什么?边境线上到底有什么?这些内容光凭想象可不行。
战斗地点有新闻报道后,需要找到确切的位置,并查阅当地的卫星图和交通图,搞清楚居民点的分布与特点、地形以及道路情况。
我们曾做出的一个判断是, 乌军如果想要突袭进入俄罗斯境内,俄军是难以完全阻止的 。
之所以作出这一判断,是因为俄乌边境几乎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开阔的原野将两国相连。
村庄、农田与林地,仅仅被一条边界线分隔。
不仅要考量两国间的交通状况,当地地形也相当重要,车辆能够轻易穿越边界。
而俄军在边境的防御密度以及他们采取的战备措施,根本无法实现对整个边境线的军事化控制,只能选择一些重点防守。
大部分地区只能采取防守和反击。
因此,我们认为 乌军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舆论战效果,就要避免攻击大型居民点 ,而应选择一些偏远地区进行突袭拍照,然后立即撤离,这样令俄军感到疲于奔命。
如果直接袭击大的居民点,那自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可能受到攻击。
以最近一次乌军袭击的两个点作为例子,一个是拥有4万人口的舍别基诺,另一个是5000多人口的新塔沃尔让卡。
它们的城区规模决定了防守力量必然会较强,因此乌军想要以小部队突袭在这些地区获得成功的难度相对较高。
在正式文章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分析过程一一详述,但实际上,几乎每一个结论都需要依据和支撑。
以冲击点为例,袭击4万人的城镇与冲击40人的村庄,结果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然,乌军冲击这些较大城镇的确有它的考量,因为“风浪越大,鱼越贵”。
假如这两个城镇的守军和警察疏于防备,乌军真能成功突入,那么宣传效果自会大大提升。
因此,他们选择这样的策略也是有其理由的。
毕竟,轻型轮式装备沿着道路高速突进,真正冲进去的概率也是不小的。
然而如果真打算“3000大军,直冲别尔哥罗德”,那无疑是闹笑话。
前面提到的时间和地点,只是分析的前奏,真正考量战斗的主要组成部分,无疑要看参与战斗的部队和规模。
乌军这边使用的是所谓的“俄罗斯志愿兵团与自由军团”,这些单位本质上是挂靠在乌军体制内的。
它们的实际兵力有限,因此不得不补充一些乌籍兵力,关键在于用它的名义进行行动。
这类部队以轻装和偏特战为主,人员和编制的构成决定了它们无法以大兵团的方式进行阵地战。
虽然可以得到一些重武器的支持,但其自身并非重装单位。
了解这些信息后,就更能理解乌军为何选择该类部队,主攻袭扰战了。
同时,如果查看战区地图,想要直冲别尔哥罗德,得穿过30公里的村镇带,而别尔哥罗德本身又是一座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相当于阿特木斯克的五倍),如何指望一支轻装小队的突袭能够占领这样的大城市?
俄军不设防的话,想要控制这样一座城市需要多少占领军才能实现?
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客观军事逻辑的问题。
以俄方在边境的防御来看,属于正规军、边防力量、内卫部队、警察和民兵的结合。
在边境线,他们的布防布局主要在城镇与重要交通路口进行,现在所谓的重点布置只能起到提供预警和延迟乌军进攻的作用。
俄方真正的反制力量存在于二线待命的机动部队及处于待命状态的航空部队。
总体而言,他们的力量要明显强于乌军可用的跨境攻击单位。
因此,对乌军来说,战斗的关键在于前几小时要展现出“快、准、狠”,若这一策略失败,则一旦俄军的机动部队到达,问题就会变得棘手。
部分网友难以理解,非得幻想乌军小部队会以轻装备与俄军的重装部队和航空兵对抗,还可以横扫千军,显然不切实际。
轻装小部队相较于火力和装备都重的敌方,只要能溜掉就是它的优势,若死死不动肯定只会成为炮弹的靶子。
不要指望敌人会偏向于与之进行轻武器对抗,若无法领悟这些道理,最终必将遭遇失败。
从近期的跨境作战案例来看,那些被消灭的乌军车辆以及阵亡的军官士兵,都是思维跟不上形势变化的。
至于那些仍然幻想相信不惜占据地盘的网友,想想看能守住阵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占据多大面积?工事怎么修建?增援又如何派遣?武器、弹药和医疗物资如何保障?对方的空军该如何反击?重火力又要怎么应对?
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常说,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极致对抗,牵一发而动全身,生死攸关。
它不会因为我们的言辞而改变其固有的规律,个人的言论无论如何也无法对现实战争产生实质性影响。
不过区别在于,我会按照系统的思维,结合规律、常识与逻辑进行分析推理;而那些前来谩骂的网友,则是按照追星的思维进行争论。
我在乎的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战斗,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与分析;而他们在乎的是“哥哥”绝对不能被批评,本质上我们是两种不同的思路。
“小作文”随意编写,第一时间即可满足那些追“哥哥”网友的需求。
而我们这套方法走下来,需要长时间的查看、查找、思考,最后才能形成文章——这一过程显然比起即时的小作文耗时且缺乏乐趣,情感和易读性。
此外,若知识存在疏漏,还可能成为笑柄;若分析有误,也会引来质疑。
因此,有些网友虽一直感到反感却始终不取关,目标就是等待看笑话。
然而,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你看过几个笑话呢?
而且我的心态与他们不同,如果我真的错误,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查询补缺,而你们的反应则并不重要。
若搞错了,也不必害怕被他人取笑,专门为文章道歉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
然而,若你们根本没有知识基础,就没有资格嘲笑他人。
即使用俄罗斯如何表现不佳、军事能力不足的论调,也无法对我造成真正的损害。
因为我并不混粉圈,关于俄罗斯的问题,我的论述和见解显然比你们多得多,且更具深度。
真想进行“交流”,我建议不要用攻击性语言,也不要像追星小孩一样玩这些黑粉游戏。
可以利用你的知识、逻辑、思维体系与我对辩,让我感到失利。
如果你们看不惯我说自己“装X”,那么我真心希望你们能也尝试“装一装”,让我看到你们的实力,如何?
如果没有实力,那就别高谈阔论,因为你们连参与对话的资格都并不具备。
此外,也建议你们不要与乌军绑定在一起,因为据我掌握的信息, 乌军的行动远比你们想象的“小作文”更遵循军事常规 。
我可以根据任何军事规范阐释乌军真实的行为,而你们的做法可谓是“粉到极致即为黑”,与真实的乌军毫无关系。
如果能力允许,建议去了解真实的战区地图和乌军的消息,而不是喜欢无意义的辩解,这样那边的香甜,我却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