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最常开通俄罗斯“Mir”支付系统卡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成为开通俄罗斯“Mir”支付系统卡的主力军。根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的数据,这一时期向外国人发行的“Mir”卡数量比2023年底增加了5倍,其中73%的用户来自中国。

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俄罗斯政府大力推广“Mir”系统的普及。2017年5月1日生效的法律规定,所有福利和养老金都需要在2018年1月前切换到“Mir”系统发放。其次,2023年秋季俄罗斯通过了简化为中国等25个国家的外国人开设银行账户程序的法律,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游客开通“Mir”卡的门槛。

“Mir”支付系统成立于2015年,由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国家支付卡系统负责运营。该系统的发展与俄罗斯面临的国际制裁密切相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一些俄罗斯银行被禁止使用Visa和万事达卡的清算网络,这促使俄罗斯加快了自主支付系统的建设。截至2021年10月,“Mir”卡的发卡量已达到1000万张,2020年通过该系统的交易总笔数达35亿笔,较2019年增长了75%。

对中国游客而言,“Mir”系统的普及带来了诸多便利。首先,它满足了中国游客偏好的无现金支付习惯。近年来,银联卡和支付宝在俄罗斯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Mir”卡的使用范围更广,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餐饮等日常消费领域。其次,“Mir”卡的使用可以避免国际信用卡可能面临的限制和额外费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一些国际支付系统在俄罗斯的使用受到了影响。

此外,俄罗斯政府和商家也在积极迎合中国游客的需求。例如,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副总裁帕什科夫斯基表示,2017年该机场共接待赴俄中国游客72万人次,同比增加30%。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机场增加了中文标牌,而“游隼号”列车则考虑推出中餐服务,并对乘务员进行基础汉语培训。

这一现象也反映了中俄两国在金融支付领域的合作趋势。2024年7月,中国驻俄大使表示,中俄金融机构正在研究“米尔”支付系统合作的可能性。这表明两国在支付系统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中国金融机构接入“Mir”系统,为两国人民的跨境支付提供更多便利。

对中国游客而言,“Mir”支付系统卡的普及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它不仅提供了更便捷的支付方式,也有助于节省费用。随着中俄两国在旅游、贸易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Mir”系统在中国游客中的普及程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两国人民的交流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