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特色经典早餐“灯盏糕”,做法配方比例全告诉你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灯盏糕,这道源自浙江温州的传统小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名字源于其独特的外形,酷似古代的扁圆形菜油灯盏,而其背后的故事则更加引人入胜。

灯盏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据传,当时刘伯温领导的义军攻占温州城时,城内外的义军以“等斩”糕为暗号,意为“缚好蒙古人”。在温州方言中,“等斩”与“灯盏”发音相近,于是这种小吃便有了“灯盏糕”这个名字。这一说法不仅赋予了灯盏糕深厚的历史意义,也反映了温州人民反抗外族统治的决心。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灯盏糕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温州人陈大姆和陈碎姆两兄弟在东门陡门头设摊炸灯盏糕,他们用黄豆、米粉浆和面粉拌和制成外皮,内馅则是猪腿肉和白萝卜丝,采用鲜猪油炸制。这种制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灯盏糕的经典配方。

灯盏糕不仅是温州人的日常小吃,更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美食。每逢年节,温州家家户户都会炸制灯盏糕,有的还会加入精肉、香菇、冬笋等馅料,使其更加美味。有一首流传已久的儿歌这样唱道:“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餱(馋的意思)得死。”这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灯盏糕的喜爱之情。

要制作正宗的灯盏糕,首先需要将大米和黄豆浸泡两个小时,然后磨成米浆。接着,将米浆与面粉、细盐、味精、葱花等调料混合均匀。制作时,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勺子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米浆在沸油中迅速发酵,充气成圆顶形,渐离勺子浮出油面,直到通身金黄时即熟。

刚出锅的灯盏糕,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浓郁的米香、豆香、油葱香和肉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垂涎欲滴。这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正是灯盏糕历经数百年仍深受喜爱的原因。

如今,灯盏糕不仅是温州人的骄傲,更是温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灯盏糕制作技艺被列入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其历史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文化意义的传承。

灯盏糕,这道看似简单的传统小吃,承载着温州人的智慧和情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单纯喜爱美食的食客,都能在这道小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