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9
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强省,其人均养老金水平却相对偏低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最新数据, 江苏省职工养老金平均数为3694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11位 。这一排名不仅低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还落后于山西、山东等省份。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呢?
首先,江苏省庞大的退休人员基数是拉低人均养老金水平的重要因素。截至2023年,江苏省退休人员数量已超过1000万。如此庞大的群体,在计算平均养老金时无疑会拉大分母,从而使得人均水平相对较低。然而,人口数量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
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江苏省城市发展不平衡。作为经济大省,江苏拥有南京、苏州等全国知名城市,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平均工资较高,相应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较高。例如,苏州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有时甚至能与上海持平。相比之下,江苏的一些三四线城市,如泰州、宿迁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平均工资和养老金计发基数都较低。这种区域发展差距直接导致了全省养老金水平的不均衡。
此外, 江苏省的养老金调整机制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通知,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包括普遍调整和适当倾斜两部分。普遍调整部分主要依据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进行调整,而适当倾斜部分则针对高龄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这种调整方式虽然体现了公平原则,但在应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方面可能不够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方面也做出了积极努力。2021年11月,江苏省政府发布了《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强调要建立省级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制度健康持续运行。此外,江苏省还鼓励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支持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战略的推进,各城市间的差距有望逐步缩小。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将有助于提升全省的整体养老金水平。对于江苏省而言,如何在保持经济活力的同时,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仍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