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早睡早起,健康、聪明又富有”——这句广为流传的谚语真的正确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睡眠习惯并非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异。事实上,强迫自己早睡早起可能弊大于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这被称为“睡眠类型”。大约四分之一的人是“百灵鸟”,喜欢早睡早起;同样比例的人是“猫头鹰”,偏爱晚睡晚起。剩下的大多数人则介于两者之间。这种差异不仅影响我们的作息时间,还与我们的性格特征和认知能力有关。
研究表明,“百灵鸟”往往更自律、更善于规划,而“猫头鹰”则可能更具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有趣的是,尽管“百灵鸟”在学术成就上可能更高,但“猫头鹰”在记忆力、处理速度和认知能力上并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
那么,我们应该追求多长时间的睡眠呢?传统的8小时睡眠论正在受到挑战。日本东京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每晚睡眠7小时的人,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风险都最低。复旦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联合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睡眠习惯会发生一些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郭兮恒指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然而,许多老年人会遇到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对此,专家建议: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让生物钟保持稳定。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昏暗。
睡前避免大量饮水,以减少夜间起夜的次数。
睡前进行静态活动,如阅读或听音乐,帮助身心放松。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为重要。无论睡多久,关键是要看醒来后的感觉。如果感到精力充沛、头脑清醒,那么你的睡眠质量就是良好的。
总的来说,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但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睡眠标准。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生物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方式。无论是“百灵鸟”还是“猫头鹰”,关键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质量,让每一天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