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抢救10步骤,弄错当心患者被「秒杀」

发布时间:2024-09-16

Image

一名72岁男性患者因胸闷、憋气入院。次日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注射液后2分钟,患者突然出现周身瘙痒、胸闷、憋气等症状。医护人员立即采取行动,但患者血压测不出,意识不清,四肢乱动,呼吸困难。这是一起典型的过敏性休克案例,医护人员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乎患者生死。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过敏反应,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几分钟内迅速发展。如果不及时抢救,患者可能在5-10分钟内死亡。因此,掌握正确的抢救步骤至关重要。

过敏性休克抢救关键第一步远离过敏原

当怀疑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停止接触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如果患者正在静脉用药,应迅速换掉输液器和管道,继续用0.9%氯化钠注射液快速滴入,而不是拔针。

高流量吸氧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这一步骤对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至关重要。

肾上腺素作为过敏性休克首选抢救药物

肾上腺素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抢救药物。2014年欧洲变态性反应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发布的《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推荐肌注肾上腺素为一线救治措施。我国《围术期过敏反应诊治的专家共识》也建议及时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给药途径选择需谨慎

肾上腺素的给药途径包括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吸收快而完全,持续作用约80分钟,是首选方式。皮下注射吸收缓慢,不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静脉注射需谨慎,应严格掌握剂量。

严格控制肾上腺素给药剂量

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体重调整。《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按0.01mg/kg体重给予;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mg。

积极液体复苏维持患者血容量

对于低血压且对肾上腺素反应不佳的患者,应给予等渗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起始可能需要快速输入1L、2L甚至4L液体。

抗组胺药物辅助缓解过敏症状

缓慢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给予抗组胺制剂,如25~50mg的苯海拉明,可辅助缓解过敏症状。

H2阻滞剂在过敏性休克中的应用

应用H2阻滞剂如西咪替丁(300mg口服、肌注或静注),可进一步控制过敏反应。

吸入β肾上腺素能药物缓解支气管痉挛

如果支气管痉挛为主要症状,可吸入沙丁胺醇。这特别适用于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作为肾上腺素治疗补充

在治疗早期静脉输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强龙,可作为肾上腺素治疗的补充。

阿托品用于治疗心动过缓

当严重的心动过缓发生时,可应用阿托品治疗。

高血糖素作为肾上腺素无反应患者的替代选择

对于对肾上腺素无反应的患者,特别是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高血糖素可能有效。

过敏性休克抢救中易犯错误及注意事项

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用药期间必须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多次应用还需监测血糖变化。

  2. 切记不能用心肺复苏时的肾上腺素剂量,以免引起血压极速上升导致脑出血或诱发室性早搏。

  3. 发生肾上腺素局部不良反应时,可使用酚妥拉明进行局部浸润。

  4. 肌注效果不明显,需要持续输注的患者,应在有经验的医师及有心电监护的医疗中心、急诊室或危重症监护室开展。

  5. 严格掌握肾上腺素的给药剂量和途径,避免过量使用。

医护人员需加强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熟悉抢救流程。医院应规范紧急抢救流程和应急措施,制定规范化抢救流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