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日照市万宝水产公司养殖区近日传来喜讯:通过“大水面池塘养殖技术”养殖的海肠成功出池。这一突破标志着海肠人工养殖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海肠产业化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肠,这种外形奇特、口感鲜美的海洋生物,长期以来一直是野生捕捞的对象。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野生资源的减少,海肠价格一路飙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海鲜贵族”。面对这一状况,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博士陈宗涛和他的团队开始了长达近20年的海肠人工养殖技术攻关。
陈宗涛表示:“海肠是一个很冷门的生物,是咱们北方的一个特产种。我们最早实验室里做这个东西不是为了产业化,就是为了从科研的角度,从科学的角度。”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他们意识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日照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海肠养殖提供了理想场所。陈宗涛解释道:“日照这边都是沙滩,万米长廊的沙滩。它既不像渤海湾冬天那么长、那么冷,又沾了一点点像江苏北部这样的气候,它的水温来说比北部要更高一点,更适用于前期做实验这个物种快速生长,自然的水质条件比较好。”
然而,从实验室到室外池塘,从人工干预到“看天吃饭”,陈宗涛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们需要不断调整养殖策略,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海肠养殖的成功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传统渔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日照市万宝水产集团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张传欣表示:“从我们合作以后,他们基本上是每个月来一次。在现场对我们进行一些指导,路程也不近,包括疫情期间也不容易,他们在这个工作上倾注了心血。”
然而,海肠养殖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海肠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需要特定的水质和底质条件。如何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平衡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发展,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展望未来,海肠养殖有望成为日照乃至山东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陈宗涛充满信心地说:“它实现了从自然发展到人为扩增扩繁,可以说是一个质变的阶段,对咱们日照当地的水产养殖业来说,增加了一个经济种。日照在这一个点上也给全省甚至是全国都做出了一个示范,这次真是一个排头兵的意义。”
日照海肠养殖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提供了借鉴。它不仅展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海洋资源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