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边疆的北端,有一处淡水湖是居延海,日出日落,是一个奇观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在祖国边疆的北端,有一处淡水湖——居延海 ,它不仅以其壮美的日出日落景观吸引着游客,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生态变迁故事,成为中国北方一颗璀璨的明珠。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这个湖泊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它坐落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缘,是一个典型的游移湖。 居延海的湖面面积因额济纳河的水量而时有变动 ,历史上曾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

然而,这个美丽的湖泊在20世纪后期曾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由于黑河上中游人口的增加和过度开荒,居延海的补给水源受到严重影响。 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也彻底干涸 。湖泊的干涸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胡杨林、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居延海甚至成为了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政府自2000年起开始采取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国务院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黑河流域管理局,对黑河流域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方式,每年向下游多次调水 ,限制上游用水。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7月17日,黑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更是首次流入了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

随着连年补水,居延海的生态状况逐步改善。据统计,近年来东居延海湿地环境明显改善,周边水生植物从之前的不足70公顷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公顷,林草面积恢复近7000公顷;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栖息鸟类达90余种6万多只。往日碧波荡漾、鸥鸟翔集的东居延海再次呈现世人的眼前。

居延海不仅是一个生态奇迹,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自汉代以来, 居延海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贸易通道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曾在此饮马,击败匈奴;唐代诗人王维更是留下了“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的名句。居延海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如今,居延海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秋季,金黄的胡杨林与碧蓝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观的日出日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居延海的恢复也成为了中国生态保护成功案例的典范,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经验。

居延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我们才能欣赏到更多如居延海这般美丽的自然景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片美丽的湖泊,守护这片珍贵的生态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