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台湾的人口结构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根据台湾“内政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24年6月,台湾总人口为23,412,899人,其中 65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18.71% ,首次超过了0-14岁人口的11.85%。这一数据标志着台湾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时代。
台湾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从1993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进入“高龄化社会”,到2018年预计达到14%,进入“高龄社会”,再到2025年预计将达23%,进入“超高龄社会”,台湾的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更令人担忧的是, 台湾的老龄化指数(65岁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之比)在2017年2月首次超过100 ,达到100.18,这意味着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幼年人口。
这一趋势在台湾各县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2017年2月,台湾已有15个县市的老龄化指数超过100,其中嘉义县的老龄化指数高达177.0。相比之下,新竹市的老龄化指数仅为63.87,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与老龄化问题并存的是台湾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台湾的出生率持续下降,从1996年到2010年,年出生人口数减少了50%。2015年,台湾的出生人口仅为21.5万人,远低于1961年的42.2万人。更令人担忧的是, 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3年的25.15%降至2013年的14.32% ,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11.93%。
台湾人口结构的变化背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台湾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现象日益普遍,成为少子化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2013年,台湾男性初婚年龄为32岁,女性初婚年龄为29.7岁,均初婚年龄超过31岁。在大都市,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以2015年台北市为例,男女平均结婚年龄分别为34.8岁与33.3岁。
与此同时,台湾妇女的生育率显著下降。从1950年代的全球最高之一,转变为目前全球最低之一。 2015年,台湾妇女的生育率仅为1.17个子女 。生育年龄的提高也进一步降低了生育率,2015年台湾有11个县市妇女生育第一胎时的平均年龄超过30岁,其中台北市更是高达32.44岁。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台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从早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鼓励生育政策,台湾政府一直在努力调整人口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似乎有限。调查显示,高达87%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因生育补助而生小孩,反映出社会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台湾的人口结构变化不仅是一个数字游戏,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它反映了台湾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挑战,将是台湾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