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记忆,南京东路719号新雅粤菜馆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南京东路719号,新雅粤菜馆静静地矗立于此,见证着上海的百年沧桑。这家创建于1926年的粤菜馆,从最初的“新雅茶室”发展成为今天集港粤风味特色菜肴、喜庆寿宴、高档宴请、中西点心、羊城风味餐厅、四季火锅、豪华KTV包房为一体的综合性餐馆,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上海饮食文化变迁史。

新雅粤菜馆的创始人蔡建卿,原籍广东南海,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1926年,他敏锐地捕捉到上海广东籍居民的需求,在虹口北四川路开设了一家名为“新雅茶室”的小店。这家仅一开间门面的二层楼建筑,一楼经营罐头、食品、点心,二楼则提供广式茶饮和点心。蔡建卿独具匠心地引入了欧美咖啡馆的做法,不仅供应清茶和广东点心,还兼营咖啡、可可、汽水和西点蛋糕,打造了一个与传统旧式茶馆截然不同的洋派风采茶室。

新雅茶室很快成为上海文艺界的“文化沙龙”。鲁迅、邵洵美、戴望舒等文化名人常在此聚会,交流创作心得。1928年3月13日,鲁迅在日记中记道:“午后同方仁、广平往司徒乔寓观其所作画讫,又同至新亚(雅)茶室饮茗。”1930年2月28日,《鲁迅日记》又记载:“大江书店招餐于新雅茶室,晚与雪峰同往,同席为傅东华、施复亮、汪馥泉、沈端先、冯三昧、陈望道、郭昭熙等。”这些记载生动地展现了新雅茶室在当时上海文化圈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上海商业中心向南京路转移,蔡建卿敏锐地察觉到新雅茶室的发展瓶颈。1931年,他果断向地产大王哈同标得南京路新新公司对面的一亩多土地,投资15万元创办新雅粤菜馆股份有限公司。新雅粤菜馆的设计处处体现了蔡建卿的匠心独运:餐厅选用高级柚木地板,布局宽敞明亮;厨房占总面积三分之一,配备冷库设备;菜谱上菜名一律做到名符其实,还附有英文翻译;使用的银台面、银茶壶、银夹子都是市面上最高档的。1932年8月18日,新雅粤菜馆在南京路开业迎宾,一举成为当时沪上设备最好、式样最新、面积最大的一流广帮菜馆。

新雅粤菜馆的菜品也与时俱进,融合了粤菜与淮扬菜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海派粤菜风格。招牌海鲜泡饭、水晶虾仁、烟熏鲳鱼、蚝油牛肉、蟹粉豆腐等菜品,既保留了粤菜的精髓,又融入了上海本地的口味偏好。新雅的月饼更是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广受消费者青睐。

在不同时期,新雅粤菜馆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抗日战争时期,它曾设立“日军专厅”;抗战胜利后,成为国民党高级官员和美军将领的常聚之地;解放后,新雅积极响应公私合营政策,成为上海饮食业的一面旗帜。1998年,新雅粤菜馆进行大规模改扩建,成为拥有十层现代化建筑、总面积达850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餐馆,标志着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新雅粤菜馆不仅是上海饮食文化的代表,更是这座城市变迁的见证者。从最初的“新雅茶室”到今天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餐馆,新雅粤菜馆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创新菜品和服务,成为上海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南京东路719号,品味新雅粤菜,仿佛就能触摸到上海百年来的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