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6
顺势疗法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的替代医疗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毒攻毒”。这种疗法认为,如果某种物质能在健康人身上引起某种疾病的症状,那么这种物质就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德国医生塞缪尔·哈内曼于1796年创立了顺势疗法,其理论基础是“以同类来治疗同类”,也称为以同治同。
然而,顺势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在科学界和医学界引发了巨大争议。批评者指出,从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知识都与顺势疗法相抵触。顺势疗法使用的药物通常是经过极端稀释的,以至于最终产品中可能不含任何原始物质的分子。这种稀释过程伴随着敲打和震荡,据称可以使稀释剂“记忆”其稀释的物质,从而在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仍保持其特性。
尽管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据,顺势疗法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然相当流行。例如,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对顺势疗法印象良好,在伊朗的满意度也很高,平均得分达到77.4分(满分100分)。在瑞士,顺势疗法是最受欢迎的辅助医学之一。然而,这种疗法在不同国家的法律地位和应用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在21世纪,一系列的系统评价显示顺势疗法缺乏科学依据,因此许多国家级和国际级机构建议政府取消对顺势疗法的健康保险给付。英国国民保健署不再为顺势疗法药物提供预算,并要求卫生部将其列入禁止处方项目。法国于2021年取消了对顺势疗法的资助,西班牙也宣布禁止医疗中心使用顺势疗法和其他未经证实的疗法。然而,德国、瑞士和卢森堡等国家仍然将顺势疗法纳入国家健康保险体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3年开始提倡将传统医学作为医学的“整合资源”,并将针灸、中草药、顺势疗法等另类疗法列入其中。但针对这一官方推广,英国NHS表示目前没有足够的经认证证据证实顺势疗法的有效性,美国FDA则表示目前没有被该单位认证为安全且有效的顺势疗法产品。
尽管存在争议,顺势疗法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拥有相当数量的支持者和使用者。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医学之外的替代疗法的持续兴趣,也凸显了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科学证据、个人信仰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系。未来,对顺势疗法的科学研究和监管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地位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