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薛先生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出于好心的帮助,竟让自己背上了近5万元的贷款。 2022年11月,他的高中同学找到他,请求帮忙“增加信用分”,并保证这只是一笔“走过场”的贷款,不需要薛先生承担任何还款责任。然而,一个月后,薛先生收到了还款短信,才发现自己成为了实际借款人。
薛先生遭遇的正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AB贷”骗局。这种骗局通常涉及两个人:A是需要贷款但资质较差的人,B则是A找来的信用良好的“帮手”。贷款中介会说服B,声称只是需要B的账户“走个账”,不会有任何风险。但实际上,贷款是以B的名义申请的,B成为了实际借款人。
AB贷之所以能够得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贷款中介的精心设计。 他们通常会采取以下步骤:首先,联系到需要贷款的A;其次,以各种理由让A找来信用良好的B;然后,通过话术让A和B都相信贷款是由A承担的;最后,使用B的手机完成贷款申请,并删除所有相关痕迹。整个过程中,B往往被蒙在鼓里,直到贷款逾期才恍然大悟。
贷款中介之所以热衷于AB贷,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业内人士透露,AB贷的中介费通常高达贷款金额的20%左右。例如,薛先生的朋友就支付了18%的服务费。为了获取这笔高额收入,一些贷款中介甚至不惜频繁更换营业执照,给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AB贷的受害者不仅仅是B。金融机构也在这一过程中遭受损失。 当B发现被骗后,往往会拒绝还款,导致金融机构面临坏账风险。 更糟糕的是,这种骗局还会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影响其正常业务的开展。
面对AB贷的猖獗,监管部门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2023年,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要求加强行刑衔接,推动对不法贷款中介群体的全面刑事打击。同时,监管部门也多次发布风险提示,警示贷款中介的合规风险。
那么,如何识别和防范AB贷呢?首先,对于需要贷款的人来说,如果遇到声称“无需担保、放款快捷、低息免费”的中介,就要提高警惕。其次,不要轻易相信“找朋友做担保”就能获得贷款的说法。最后,任何涉及贷款的决定,都应该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了解所有的权利和义务。
AB贷的盛行,暴露了金融行业在风险管理、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彻底根除这一问题,需要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只有建立更加透明、公平的贷款环境,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