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8
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扼鄂、豫、渝、陕四省要冲,素有“襄郧要道、秦楚通衢”之称。这座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的城市,不仅地理位置独特,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老河口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尤为引人注目。它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支尾端,位于汉水中游北岸,地貌形态多姿。全市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丘陵、平岗、平原三种地形。其中,平岗地占总面积的42.94%,丘陵地占39.17%,平原地占17.89%。境内最高点为青杠扒北岭,海拔462米。
老河口市的水系也颇具特色。朱连山主岭将境内水系分为东西两片,岭西属丘陵地带,大小河流均直接汇入汉水;岭东属平岗地带,河流则分别汇入排子河、黑水河,再入小清河,最终至襄阳市北入汉水。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老河口市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小麦商品粮基地,老河口市的小麦单产居湖北省之首。除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也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在工业方面,老河口市已形成以化工、机械汽车、纺织服装、建材、冶金五大行业为支柱,以精细化工、精密机械、新型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冶炼、电子等新兴产业为先导的产业新格局,生产千余种产品。
老河口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此写下诗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恽代英在这里渡过了少年时代,著名诗人张光年是老河口市路家巷人。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老舍、姚雪垠、诗人臧克家,以及外国友人史沫特莱、路易·艾黎等都曾荟萃于此。
老河口市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河口丝弦”和“南派木版年画”。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余家冰、陈义文至今仍居住在老河口市,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老河口市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作为鄂豫渝陕四省结合部的重要城市,老河口市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它不仅是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战略咽喉要道,也是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老河口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力。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对话,共同谱写着老河口市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