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6.0……牛奶蛋白越卷越烈,数值越高≠越营养

发布时间:2024-09-19

Image

牛奶蛋白含量的“数字竞赛”正在愈演愈烈。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家外资企业纷纷推出了高蛋白牛奶新品。其中,益丰国际旗下纽麦福纯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g/100ml,相当于普通纯牛奶的两倍,创下进博会牛奶蛋白质含量的“最高纪录”。

这种“数字竞赛”背后,反映了消费者对高蛋白牛奶的追捧。腾讯发布的《2021健康食饮行业洞察白皮书》指出,高蛋白已经跃升为健康饮食卖点的第一位。品牌商们为了迎合这种需求,纷纷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从3.0g/100ml一路攀升至4.0g/100ml,甚至更高。

然而,蛋白质含量越高就真的越好吗?事实上,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当蛋白质摄入量过大时,受小肠消化能力的限制,蛋白质的整体吸收率会下降。一些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会直接进入大肠,被腐败菌利用,产生硫化氢等分解产物,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内脏负担增加,甚至长期蛋白质过剩导致肥胖等问题。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仅取决于蛋白质含量,还要考虑氨基酸种类是否齐全、比例是否接近人体需要,以及消化吸收率等因素。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评分(PDCAAS)是一种评估蛋白质质量的方法,得分为1表示该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普通纯牛奶的PDCAAS评分为满分,说明其蛋白质质量已经很高,而不仅仅是含量高。

此外,牛奶的营养价值远不止蛋白质。它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低聚糖,以及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极微量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共同构成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单一追求高蛋白可能会忽视其他重要营养素。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不应过分追求蛋白质含量这一单一指标。更重要的是考虑整体营养价值和自身需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摄入300-500ml牛奶,就能满足部分蛋白质需求,同时获得其他重要营养素。

对于乳品企业而言,与其一味提高蛋白质含量,不如更多地关注如何平衡营养、改善口感,以及开发功能性产品。例如,通过超滤技术优化牛奶成分,既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又能降低乳糖含量,满足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或者通过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的组合,实现营养价值的突破。

总的来说,牛奶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全面的天然产品,其价值不应仅仅用蛋白质含量来衡量。消费者在选择时应理性看待各种营养指标,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而乳品企业则需要在提高营养价值的同时,注重产品的整体平衡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