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高≠“脑瘫”!一文教你正确认识,科学育儿不焦虑!

发布时间:2024-09-18

Image

肌张力高并不等同于脑瘫,这是一个常见的育儿误区。许多家长一发现宝宝肌张力高就过度紧张,担心孩子会患上脑瘫。事实上,肌张力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问题,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保持的紧张度。肌张力高的宝宝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手脚不自主运动等症状。例如,宝宝可能会出现脚腕内扣、双腿呈“剪刀”样异常姿势,或者手部一直呈握拳状,拇指贴向掌心握拳,需要外力才能掰开。这些表现虽然令人担忧,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患上了脑瘫。

肌张力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非都是病理性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较低、存在低血糖、缺氧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肌张力升高。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也是常见的原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早产儿都会出现肌张力高的问题。正如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鲍秀兰教授指出的:“早产儿不是肌张力高的问题,更多是早产因素导致的肌张力偏低。”

对于肌张力高的宝宝,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来帮助孩子。例如,对于肌张力低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盘腿坐,用玩具引导他们做简单的动作训练。对于肌张力高的孩子,则可以采用“一按二转三弯”的方法:先给孩子做按摩放松肌肉,然后轻轻转动孩子的躯干,最后弯曲孩子的膝盖,帮助关节放松。

然而,这些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鲍秀兰教授强调:“只有通过专业持续性的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缓解肌张力的目的或者效果。”家长不应自行进行训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科学育儿的关键在于理性看待肌张力问题。正如鲍秀兰教授所说:“我们常看到家长说没有时间,所以就没去管孩子肌张力的问题,在影响到后面精细动作的发育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寻求专业帮助。

总的来说,肌张力高并不等同于脑瘫,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肌张力问题,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育儿,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