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3
患者依从性是临床医疗中一个关键但常被忽视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患者服药、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等行为与医疗保健提供者所提供建议的一致性”。研究表明,仅41.8%的慢性病患者能在长期用药中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依从性差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疗成本。
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患者自身的因素至关重要。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都会影响依从性。例如,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视力减退等原因,更容易出现漏服或错服药物的情况。其次,药物本身的特点也会影响依从性。复杂的用药方案、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都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此外,医疗系统和医护人员的态度、沟通方式等也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患者依从性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顾虑。其次,要优化治疗方案,尽量简化用药方案,选择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例如,使用单片复方制剂(SPC)可以减少药片数量,提高依从性。再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如电话、短信、手机App等。此外,家庭的支持和监督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家庭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依从性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患者可能需要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等多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引导,帮助患者逐步建立对治疗的信心。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干预,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患者依从性管理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依从性可以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依从性差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17%,远期死亡风险增加24%。因此,提高患者依从性不仅关乎个体健康,也是优化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加强患者依从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医疗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多方协作,才能真正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更好的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