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所有困境,都有出路!

发布时间:2024-09-19

1943年,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发表了她的成长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

该书一经面世,便深受欢迎,多年来稳居畅销书排行榜之首。

小说通过充满温情的语言,描述了贫民区女孩弗兰西及其家人在困境中成长的经历。

他们坚强乐观,积极面对生活,即使在生存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也能在困顿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丝光明与希望,坚韧地活下去。

选择不同,人生不同

弗兰西的姨妈茜茜是家族中的“传奇”人物。

茜茜是家里的长女,出生在父母刚全家迁往美国不久之后。

由于父母的疏忽,她错过了上学的年龄,从此与学校无缘,只能留在家里帮母亲做家务。

这一次,她是被动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茜茜从小就与其他女孩不同,十岁时便发育得像三十岁,且与异性有着特别好的缘分,几乎所有的男人都在追求她。

她也乐于接受这种关心,整日沉迷其中。

所以十二岁时,她就开始谈恋爱,并特意选择了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

然而这段感情在父亲的阻拦下很快结束了。

不久后,她又开始了下一段恋情,这次对象是一个二十五岁的消防员,那时她才十四岁。

家人的劝阻对她而言毫无意义,她接连更换恋爱对象,孩子一胎接一胎地怀,但最终没有一个孩子活下来。

一次次不良的生产几乎摧毁了茜茜的意志,她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混乱不堪。

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命运对她的惩罚,不如说是她在自食其果。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人生途径千差万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但真正能影响或决定一生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一旦错过了,就是永远错过了。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自己选择的道路,即使哭着也要走完。

知识改变命运

主人公弗兰西生活在布鲁克林贫民区一个普通的贫困家庭。

她从小就聪慧敏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爬上一棵臭椿树读书,在那里她可以忘记家庭的种种不幸,忘记学校同学和老师对她的歧视。

她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也热爱着生活带来的艰辛。

她始终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她没有放弃家人,用爱面对苦难和梦想。

她梦想着读书和上大学,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对于她的家庭而言却如同登天一般困难。

然而她坚持着梦想,用苦难和孤独成全了自己的梦想和智慧。

她努力改变,不仅是为了摆脱贫困,更是为了让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她从小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她像一棵不断成长的臭椿树,在布鲁克林的贫穷和混乱中自我挺拔,在缝隙中寻找生机。

她仰望天空,在自由中抓住尊严,向上再向上,永不止步。

她将苦难的生活转化成成长的勇气。

保留孩子读书受教育的机会,母亲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尽管生活看起来糟糕透顶,却看不到一丝困顿潦倒,贫穷之中依然能感受到一丝甜蜜。

这是一群懂得生活、懂得适应、懂得改变的人,无论经历多大的痛苦,都能坚强应对。

贫困的生活总是相似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穷人都具备这家人那样的精神。

脱离贫穷却不忘本,不以曾经的贫穷为耻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没有人希望自己贫困,但贫困未必一无是处。

它能磨砺性格,即使贫穷也要活得挺拔、快乐、努力和优雅。

正是这种原因,让弗兰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你只管努力,生活会给出答案

一直读书,让弗兰西更加客观地认识了这个世界,并平静乐观地接受了自己出身于布鲁克林贫民区的事实。

尽管这里没有繁华的街道和丰富的食物,只有简陋的房屋和穿着破旧、言谈粗浅的邻居。

可世界就是这样多元,生活不会总是尽如人意。

她一直没有停下探索世界的步伐,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

生活的磨练让她成长,使她明白,唯有努力冲破重重困境,才能活出生命的质感。

父亲去世后,只留下母亲一人带着她和弟弟尼雷,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妹妹。

为了减轻母亲养家的重担,她不得不中断学业,开始打工。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制造假花的工厂当花枝工,每天工作8小时。

为了弥补高中教育的缺失,她买来各种课本,开始了疯狂的学习模式。

最终,她通过了密歇根大学的入学考试,实现了她的大学梦。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 “也许,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就是最好的自己。”

你只管努力,生活自会给你答案。

一直朝着前方奔跑的人,总会在某个地方等到机遇。

苦难本身并不值得赞美,但在苦难中保持光明的心态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

希望我们也能如布鲁克林的那棵天堂树一样,向大地扎下深根,向天空伸展枝叶,让生命沐浴阳光,让梦想鲜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