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满江红,再来了解一下关于岳飞的23个历史冷知识

发布时间:2024-09-16

1. 岳飞排行第五,母亲姚氏称呼他为五郎,四个哥哥早年夭折。

2. 岳飞的射箭启蒙老师确实叫周同(演义中为周侗)。老师去世后,经济困窘的岳飞典当衣物购置果品,前往祭拜。

3. 岳飞武艺超群,能拉动三百宋斤重的弓,达到当时的最高水平。

4. 岳飞曾在北宋名相韩琦的家里当佃客。

5. 岳飞16岁时娶了前妻刘氏,17岁时生下长子岳云。

6. 刘氏为岳飞生了岳云和岳雷,但她两次改嫁,最后嫁给韩世忠军中的一名押对。岳飞功成名就后,韩世忠建议岳飞接回刘氏,但岳飞此时已经娶了李娃,夫妻恩爱,因此送给刘氏百贯钱以资助她的生活。

7. 岳飞背上的刺字是“尽忠报国”,“精忠”是高宗赐给岳飞旗帜上的题词。

8. 岳飞指挥的军队在南宋时期曾占到七分之五。

9. 岳家军是中国古代纪律最严明的部队之一。

10. 郾城之战是宋金第一次大规模骑兵对决。战斗最激烈时,岳飞亲自率领四十骑突出阵前,挽弓射敌,极大地鼓舞了军心。这一战中,杨再兴匹马闯入敌阵,杀敌百余,几乎成功擒获完颜宗弼。

11. 在朱仙镇时,因张俊退兵和刘琦的观望态度,岳家军成了孤军,北上风险极大。

12. 金牌是一尺长的朱漆金字木牌,是最高等级的公文。

13. 高宗一天内发了12道金牌,这是不必要的,也不符合常理。最大的可能是,因为行军中位置不定,岳飞扎营后收到了后方大量的公文。

14. 秦桧对韩世忠所说的“莫须有”,不是好像有的意思,而是冰冷地回答“岂不须有”,也就是难道没有吗,肯定就是有的意思。

15. 在大理寺据理力争时,狱卒厉声喝道:“叉手正立!”威震天下的统帅岳飞也只能恐惧地遵从。

16. 曾跪在岳庙的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也曾叱诧风云。血战明州时,他力挽狂澜;纵横湖湘时,敌军杀到军旗前,他面不改色,人称“张铁山”。当时,岳飞还是张俊麾下的一名悍将,对其十分崇敬。

17. 雪夜风波亭是后人的想象,岳飞实际是在大理寺狱中被猛击胸肋致死。

18. 好心的狱卒隗顺背负岳飞的尸体埋葬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山上,立了两棵橘树作为标记,对外称为“贾宜人坟”,宜人是宋代官员妻子的一种封号。

19. 岳飞下葬时,随身只有一只玉环,可能是夫人李娃给他的纪念品。

20. 根据万俟𥜽请示秦桧后的判决书,岳云的罪最轻,只是降职为徒,降一官并革职。但高宗下旨“岳飞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施行,杨沂中监斩”。披坚执锐、威震敌胆的“赢官人”岳云被斩于临安闹市,年仅23岁。

21. 岳飞死后,第一部《岳飞传》竟然是秦桧养子秦熺所作,内容充满污蔑之词。

22. 岳飞的史料由于刻意隐瞒、删除和篡改,非常缺乏,目前资料中,只有《金史》中的记载较为可信。

23. 岳飞有一方砚台,上面的砚铭是:“执坚守白,不磷不淄”(出自论语,磷:变薄,淄:染黑)。百余年后的咸淳九年(1273),这方砚台辗转流传到大宋状元宰相文天祥手中,文天祥感念岳飞的英魂,在砚台另一端刻上了草书:“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两代中华的脊梁,通过一方砚台完成了心灵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