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权推荐丨黄江东、刘子凡:最高检关于办理财务造假案件有关解答

发布时间:2024-09-02

Image

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近日印发《关于办理财务造假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为打击财务造假犯罪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这份共4部分15条的文件,标志着我国在治理资本市场乱象、维护投资者权益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答》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202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新《证券法》大幅提高了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但实践中仍存在法律适用不明确、打击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解答》的发布可谓恰逢其时,为司法机关依法从严惩治财务造假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持。

《解答》的核心亮点之一是强调全链条追诉。文件明确指出,要对实施欺诈发行证券、违规披露或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责任人员,以及为财务造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中介组织,进行全面追责。这种“零容忍”的态度,体现了对财务造假犯罪的严厉打击决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是分层分类处理原则。《解答》提出,对于财务造假犯罪层级多、链条长,涉及人员众多的情况,要坚持分层分类处理。这意味着,在打击财务造假的同时,也要区分不同人员的责任大小,做到精准打击,避免“一刀切”。这种做法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兼顾了公平性。

此外,《解答》还特别强调了中介机构的责任。文件明确,对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中介组织及其人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将有效遏制中介机构在财务造假中的“帮凶”行为,有利于净化资本市场环境。

《解答》的出台无疑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提高打击财务造假的效率和精准度。另一方面,它也将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形成强大震慑,促使他们更加重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治理财务造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除了法律层面的完善,还需要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同时,投资者教育也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财务造假的发生。

总的来说,《解答》的发布是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打击财务造假提供了有力武器,也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资本市场能够朝着更加健康、透明的方向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