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女婿,九十岁高龄时,回忆与妻子的爱情往事,似昨日重现

发布时间:2024-09-03

Image

林子明坐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老宅里,望着窗外的青瓦白墙,思绪飘回了近一个世纪前的往事。那一年,他90岁,而他的妻子林暖苏已经离世。然而,每当回忆起与暖苏的点点滴滴,林子明的心中总是充满温暖和幸福。

1920年,12岁的林暖苏随家人搬到了三坊七巷。不久后,林子明一家也搬到了同一栋楼的楼下。两家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林子明回忆道:“暖姐每天下班后都会下楼来,直到十一二点才回去。我们就这样慢慢熟悉了。”那时的林暖苏已经工作,而林子明还在上学。两人的年龄相差6岁,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们交往的障碍。

一天,林子明在房间里吹起了笛子。林暖苏被悠扬的笛声吸引,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当笛声停止的那一刻,两人四目相对,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林子明回忆道:“从那以后,暖姐每天晚饭后就下楼,直到十一二点才上去。我们就这样交上了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然而,动荡的时局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考验。1930年,林暖苏工作的禁烟局被取缔,她失去了工作。林子明鼓励她报考师范中学,并在考试时冒险给她递字条。最终,林暖苏顺利入学,两人成为了同学。

不久后,林暖苏意外怀孕。在那个年代,未婚先孕是一件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林子明回忆道:“我们不敢让暖姐的父母知道,就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交给暖姐的姐姐抚养。”为了养活这个孩子,林子明找到了一份交通测量员的工作,每月能挣到50块大洋。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1932年冬天,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一个月后,这个女孩被送到了林暖苏姐姐家抚养。林暖苏则决定去上海读大学。幸运的是,作为烈士林觉民的嗣女,她获得了政府的助学金。林子明回忆道:“我们虽然相隔两地,但书信不断,牵挂从未中断。”

1936年,林暖苏从上海回到福州,两人终于重逢。两年后,他们正式举行了婚礼。那一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已经6岁。林子明回忆道:“我们决定让这个孩子随姐夫姓,取名范焉。从相识到结婚,我们相守相伴了八十一载。”

林子明的回忆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往事的怀念。他回忆道:“暖姐非常可爱,非常开朗。她经常会在下班时带很好吃的福州饼给我。”这些细节,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年代,感受着他们的爱情。

林子明的回忆,不仅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更是一部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史。从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却始终如一。

林子明回忆道:“我们虽然有着不一般的身份,但我们的爱与普通人的无异,只是简简单单地爱。”这句话道出了他们爱情的真谛。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如今,林子明已经离世多年,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仍在三坊七巷中流传。每当人们走过林觉民故居,读到那封著名的《与妻书》时,总会想到林子明和林暖苏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就像三坊七巷的青砖黛瓦一样,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熠熠生辉。